跳到主要內容區

互惠新南向 台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會線上熱議

發佈日期: 2021-09-11
【東南亞研究中心提供】國立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社會學系、臺灣東南亞學會以及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共同主辦「2021台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因應疫情採線上會議形式辦理,年會以「洋流與伏潮:共享互惠流動臺灣/東南亞」為主軸,24場次涵蓋文化、教育、政治、宗教、族裔等多元面向,發表論文超過80餘篇,吸引超過300位師生、研究者與民間團體成員共襄盛舉。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高雄為台灣「南進」重要門戶,而在政府「新南向政策」面臨5年階段性盤檢之際,由中山大學承辦本次會議,極具「承上啟下」意義。臺灣東南亞學會理事長蔡明璋提到,今年是年會20幾年來首次以線上參與模式辦理,可謂一大突破,且即便如此,參與狀況仍然踴躍,熱情不減,相當令人感動,他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實際到訪中山大學,合作辦理更多活動。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暨西灣學院院長王宏仁以「全球生產壓力鍊:性別、階級與族群交織下的台商生產政治」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長期投身越南研究的成果。王宏仁指出,在「利潤極大化,成本最小化」的資本運作邏輯下,生產壓力則是隨全球生產供應鏈逐步向下積累,而身處供應鏈中下游的越南台資工廠,在製造現場的管理實踐上,則是橫跨階級、族群、性別等面向。他從性別觀點舉例切入,台商的「越南是母系社會」論述,便是藉由將它者女性化、陰柔化,來實踐異地的管理實務。王宏仁也分享越南女性勞工如何利用「結構破洞」,進行在地反抗,種種越南觀察引起熱烈討論,亦進一步比較其與台灣過往勞動研究的異同之處。

此外,各場次發表與討論過程,可一窺近年來東南亞區域研究的核心關懷。例如東南亞各國近年政治動盪頻繁,加上疫情治理的挑戰,在政治領域相關的場次中,與會者多關注東南亞的政治發展趨勢以及民主化進程。而全球化下,頻繁的跨國流動,讓新住民、移工議題也成為研究焦點,不論是勞動條件的保障、婚姻與教育、文化與認同等面向,皆有多元研究發表。

我國政府自2016年起推動「新南向政策」,企圖建立台灣與印太地區,特別是東協各成員國的連結,創造區域內共同利益。鑒於該區域各國存在相當之異質性,東南亞區域研究的確有其必要性,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蔡宏政表示,本次研討會集結來自台灣與東南亞各國的研究者,除了讓彼此能在已有所共識之處深入交流,也能注意到真實存在的各種扞格與衝突,並努力加以克服。蔡宏政也期待藉由學術社群分享與交流,可促成彼此更進一步的學術合作,真正實踐多邊互惠的願景。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