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有效教學與個體差異 全英授課社群經驗共享

發佈日期: 2021-06-24
【教發中心提供】為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及學生學習能力,中山大學全英授課教師社群日前以「有效學習」為主題,規劃時長兩小時的會議活動,邀請西灣學院客座教授湯瑪士•史密斯(Thomas Smith)分享「有效教學」與「重視學生個體差異」間的緊密連結,其中的最佳實務交流工作坊也由參與教師分享個人教學經驗,活動獲與會教師熱烈迴響。

中山大學全英授課教師社群召集人、西灣學院李香蘭教授表示,為了實踐國立中山大學為期10年的全英語授課計畫,使本校所有研究所講授類課程達到全英語授課,以及大學部各學系皆提供英語授課專班之預期目標,中山大學全英授課教師社群規劃系列活動。此次以「認知學生個體差異和多元性」及「激發學習動力」作為主軸,期望在推動全英語授課模式的同時,能提供學生更友善且優質的學習環境。

湯瑪士•史密斯為北伊利諾大學(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教育技術研究與評估學院教育學教授,在統計學、研究設計和科學教育領域的專業促使他能在短時間內知悉一個班級的氛圍及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並依據觀察調整教學方法,協助學生更有效率的學習。史密斯教授認為,個體差異和班級內的多樣性,不僅受學生個人的種族、膚色、語言所影響,性別、人格和文化等容易被忽視的差異,也是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應納入考量的重要基本元素。

為了解決個體差異可能造成的問題,史密斯教授建議,課程應「使用平易近人的語言」並「以學生為中心」。「平易近人的語言」意指講課過程和教材應盡量避免使用複雜的語法和當地文化的諺語,避免學生在理解上出現混淆或陷入難以理解的困境。語速方面也應比平常對答時再慢一些並且適時停頓,給予消化和吸收的空間。至於「以學生為中心」,史密斯教授強烈推薦教師們使用「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學模式。換言之,不同於傳統的「老師台上授課,學生台下聽講」教學方法,翻轉教室會先由學生在家中閱讀老師指派的課程內容,到校時再與其他同學進行問題及討論,並一起完成作業。「重視班級內的多樣性即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史密斯教授表示,「唯有我們開始針對班內多樣性調整上課模式,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教學效果」。

最佳實務交流工作坊則由與會教師進行分享,在教學經驗中認為最有效、不讓學生感到無聊,並且最能激發他們學習熱情的一項活動。教師分享十分多元,如外文系陳瑞華老師「紙飛機活動」方便同學記憶詞彙;西灣學院李香蘭老師分享「身份分類」遊戲讓學生瞭解「相互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的重要性,高科大企管系劉季貞老師則將繞口令或童謠歌詞改編成課本相關句子,透過格律和節奏以利學生背誦。除了與教材相關的益智遊戲,電機系謝東佑老師則分享另一種善用智慧科技教學的即使反饋系統(IRS)如Kahoot!、Zuvio、Cloud Classroom 和Plinkers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教師可事先於即時反饋系統上事前構思題目,並運用在實際課堂中,以強調課本內容重點或控制上課節奏。課後更能根據線上數據分析學生是否完全吸收,以檢視是否需調整上課方式。此外,西灣學院趙可卿老師透過學生每堂課的學習筆記,更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公事所蔡錦昌老師則分享在正式上課前使用腦力激盪法,並將課程內容與日常生活、國際新聞或共同經驗做結合,以利學生更積極的動腦思考,並且在理解課堂內容時更容易上手。

此次活動討論熱烈,與會教師皆充分理解到認知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要性,也共享針對此類議題修訂教材和教學模式以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多種方法。全英授課教師社群期望藉由定期活動,共同分享及切磋教學經驗,逐步達成全英語大學目標。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