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付費訂閱制成新常態? 《鏡文學》李志德:內容是王道

發佈日期: 2021-06-18
【資深校園記者黃婷容採訪報導】你今天訂閱了嗎?近年來從軟體巨頭微軟,到影音串流平台服務Netflix、Spotify,各大企業將「一次性買斷」的消費方式轉變至「訂閱制」。處於新舊媒體轉型最前線的媒體報章雜誌也在這波改變中首當其衝。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邀請《鏡文學》副總編輯李志德,以《蘋果日報》、《端傳媒》為例,談論傳統媒體轉型之難,並分析訂閱服務如何成為創業型媒體成長的必要手段。

李志德副總編輯指出,對於企業而言,「提供免費內容」與「付費訂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在免費媒體中,主要搶攻的是「注意力經濟」,透過演算法提供閱聽人喜愛的內容,製造一個相對舒適的同溫層,此時再利用觸及分析顧客族群,投放大流量數位廣告變現。而透過訂閱付費的方式,則能強調商品的稀缺與排他性,企業端的優勢在於將能擁有穩定的現金流,利於評估預算,並且強化顧客忠誠度。

近年經歷新舊媒體轉型的報章雜誌中,最著名的案例即為《蘋果日報》。壹傳媒有限公司在台港皆有駐點營運,在這波數位媒介轉型浪潮中,台灣的《蘋果日報》在實行網路訂閱制的兩年後宣布正式停刊。李志德分析其中差異,他認為,轉型更需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選對時機為香港能夠順利轉型的關鍵,當時正值反送中時期,壹傳媒憑藉立場差異,成為當時少數的反對派,進而刺激消費者透過訂閱,觀看不同立場的報導。反之,台灣的《蘋果日報》主題多與八卦等腥羶色議題相關,內容上的鑑別度與專業性不夠明確,導致黯然收場。

曾擔任過《端傳媒》總編輯的李志德提到,2017年《端傳媒》曾遭遇過斷崖式的資金危機,時運推著企業不得不儘早推行訂閱制。而在調整步伐後,改以提供「深度」與「原創」的內容為主要宗旨。除了持續推動打造「華文新聞閱讀共同體」,打破台、港、中的地區藩籬,將所有華文讀者當成說故事的對象,更致力提供能夠打動目標讀者的議題。實行訂閱制後,讀者與作者的距離拉近,仍願意留下成為付費的會員,更加積極且犀利地與作者直面進行交流與討論,創造一個相輔相成的良善環境。

「立場是付費的動機,內容則是再消費的關鍵」,李志德副總編輯提到在媒體報導中無可避免的矛盾性,閱聽人一方面希望媒體作為監督政府第四權,可以中立客觀地進行報導,另一方面又希望媒體可以替無聲者發聲。他認為,每一個媒體都會有自己的「價值選擇」,進而選擇「報導內容」,但無論是什麼立場,媒體自律皆須遵守不腦補、不杜撰,持續提供好的內容,才能與讀者維持雙向有效的溝通關係。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