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探索心靈的紅氣球 工程師的人文追尋

【校園記者劉若方崢採訪報導】科技人如何看待人文?中山大學邀請廣達電腦技術長兼廣達研究院院長張嘉淵蒞校演講,他以2007年侯孝賢執導拍攝的電影《紅氣球》(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為引,分享自己眼中的人文精神。

張嘉淵指出,影片中的紅氣球可能代表了很多不同的人生追求,比如對人文或者人性的探索。他說,或許在有些人看來,工程師更加注重數字間的連貫性和邏輯性,不像藝術家那樣浪漫,但並不能因此否定工程師有著自己獨特的人文追尋。他舉1977年發射的衛星航海家1號(Voyager1)和航海家2號(Voyager2)為例,按理說衛星發射的主要任務是探測外太空是否存在生命,但在航海家1號的背面,工程師們特意安放了一張銅製磁碟唱片,其中包含了全世界55種語言的問候語,以及27首世界名曲,只為了向可能存在的外星人傳達地球上的人文美學。張嘉淵認為,就像數學的盡頭是哲學一樣,當科學走到了極限,就進入了人文的境界。

現場詢問張嘉淵自身如何進行人文訓練,他對此回應「順其自然就好」。張嘉淵提到,自己會抽出一切時間去音樂會、看畫展,「台灣人總是太忙,這樣讓自己的心很累」,而在聽音樂、看畫作的過程中,心會自然而然地平靜下來,這點看似沒有什麼章法和道理,但對忙碌的科技人而言,確實是很好的舒壓方式。

台灣的學生和工程師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張嘉淵說明,首先得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只做有意義的事情,其次是要從人文的角度出發,不能一味只考慮設備的構造而忽略了思考「人」本身的需要,畢竟設備只是為了解決人的問題而存在的。張嘉淵表示,希望台灣的學生和工程師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要努力做第一流的人和事,讓世界變得更好。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