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影音》孕育女性科學家 中山大學辦高中體驗營

發佈日期: 2021-02-09

響應2月11日國際女性科學日,國立中山大學攜手科技部及中鋼集團教育基金會舉辦「女性科學家實驗室參訪動手做體驗營」,吸引南部地區超過180名國高中女生參與。女學生參訪中山大學20間實驗室,包含物理、化學、天文(黑洞研究)、海洋科學,材料、資通訊,動手體驗AI、5G、半導體、生醫科技、食安、海洋天然物等科學領域,以多元視角學習生活中的科學,縮小與STEM間的距離。中山大學副校長蔡秀芬指出,期待激發並增強女學生投入科學相關領域的興趣與自信,成為科技界的「女尖兵」。

科技部「女性科技人才培育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物理系教授兼副校長蔡秀芬表示,在台灣,大約只有30%女性從事科學相關職業。她分析,這與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普遍存在「科學是陽剛的科學」的刻板印象有關,多數人都把女性與人文畫上等號、數理則與男性連結。而她從這次活動也觀察到,就讀偏鄉社區高中的女學生,相較於市區女高中生,對科學的性別刻板印象又更加根深蒂固。

蔡秀芬副校長表示,為打破這項傳統刻板印象,中山大學今年開放的實驗室,除了光學解剖顯微鏡、液晶光電、奈米生醫等,更新增5代行動通訊、黑洞、微處理器系統實作、天然物研究等實驗室,希望讓女學生除學習「生活中的科學」,也能掌握科技脈動。

屏東女中學生謝沁儒表示,在高中的學習主要是透過閱讀文字來進行知識吸收,就在這次走出教室、實際踏入大學、一口氣參訪多間科學研究實驗室後,眼界大開。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山大學「毒藥物暨生醫快篩研究中心」利用質譜儀快速檢驗出筆記本、資料夾是否含有塑化劑,「原來科學可以這麼生活化!」她起初只對營養學有興趣,在參訪體驗後,開啟更多興趣領域。

高雄新莊高中許瀞云說,她原本就對理工領域很感興趣,尤其是物理,這趟來中山大學除了如願參觀到物理系相關實驗室,更將學習的觸角延伸至化學、天文、海洋科學等領域。

談到未來女性科學人才的重要性,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聯合國發佈17項2030年「全球永續發展目標」中的其中一項,就是「工業化、創新、基礎建設」,這是全球著手第四次工業化革命的開始。他表示,未來汽車自動駕駛、機器人技術、3D打印、基因診斷和物聯網等,均和STEM(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簡稱STEM)相關領域應用有關,未來的新世界需要長期對STEM 主題具有經驗的兩性熟練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投入創新,中山大學希望能培育出更多女性科技人才,「讓女性也能在科技界撐起一片天」。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