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平衡資訊落差 跨世代溝通關鍵:良好態度

發佈日期: 2021-01-25
【校園記者張鈺鈴採訪報導】身處資訊量爆炸的時代,資訊落差加劇世代隔閡,更導致內容農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中山大學學生會邀請關注資訊議題的「心慌保全」團隊IORG(Information Operations Research Group)研究室主任嚴婉玲,說明資訊戰爭以及資訊差異下的溝通方式,並分享訊息不對等下,如何建立有效溝通,嚴婉玲點出,「良好的態度是關鍵」。

「『google搜尋』如此平凡的舉動,卻是加深數位落差的重要原因。」嚴婉玲表示,年長者較缺乏資訊求證的觀念,或是不清楚如何上網求證,因此容易相信所有資訊,且樂於轉傳。根據普林斯頓大學與紐約大學共同研究指出,年長者轉傳假資訊數量,相較30歲以下成年人多達6倍。嚴婉玲說明,其實長者們同樣處在「他們的同溫層」中處理資訊,因此面對深信假消息的長輩,應先跳脫「同溫層思維」再進行溝通。

「切勿指責、全盤否定」,當長者因資訊操弄而產生錯誤認知,甚至轉貼與分享時,切忌在群組、貼文留言中直接進行導正性回覆,盡可能當面告知。嚴婉玲認為,查證充足再當面溝通效果最好。諸多事實查核平台,如蘭姆酒吐司、MyGoPen,或是LINE對話機器人「美玉姨」帳號,都能有效求證內容農場真實性。她補充,溝通通常並非一次成功,需要多次、柔性的反覆勸導,要記得最重要的是將正確的觀念傳達給對方,不是「辯贏」,態度和耐心是關鍵。

嚴婉玲補充,「偽長輩圖」興起也可能成為資訊戰場域,她說,長輩圖已成為一項與長者們溝通的有效媒介,因此開始有年輕人、政客、商人將真假訊息、政治宣傳等視覺化,並套入長輩圖的模板,希望將資訊、認知傳達給長者們。「偽長輩圖」或許是年輕世代能和長輩良好溝通的另一種方式,但她也提醒,若被不當使用,可能使資訊操弄更加嚴重。

閱聽人每一次的分享與轉傳都能讓商人不法獲利,看似免費的資訊反而代價最高。嚴婉玲提到,事實的查證與澄清遠不及假消息散布之數量與速度,查核速度大約只有傳播速度的六分之一。她鼓勵大家,除了善用事實查核平台、系統,也能從平台可信度、來源依據進行媒體識讀,「別被風向帶著走,當個獨立思考的閱聽人。」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