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諾貝爾獎系列》發現、勇氣、想像 許晉銓談生醫桂冠發展創新

發佈日期: 2020-12-11
【教發中心/生醫所提供】中山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舉辦「國立中山大學諾貝爾獎系列講座」,理學院邀請中山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許晉銓分享「2020生醫桂冠的故事:淺談HCV(Hepatitis C virus, C型肝炎病毒)與Genome-Editing(基因編輯)的發現與衝擊」,拉近中山學生與諾貝爾獎的距離。許晉銓分析,今年受全球新冠疫情擴散的影響衝擊,諾貝爾醫學獎特別頒予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與研究,用意在於鼓勵全球人類體認到,全球染疫的議題不應只是WHO的責任,而是全世界學術單位、醫學中心、醫學相關系所,都要共同關注的議題。

此次諾貝爾醫學獎得獎人有3位,分別是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以及Charles M. Rice。許晉銓說明,3位得獎人在有關C型肝炎病毒的各個領域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在發現、檢測、甚至到後來的人工模擬培養、疫苗開發等,讓許多人遠離病毒感染與肝癌發生的風險。許晉銓也強調,C型肝炎的探索到後來科學的發展,再到醫學上重大的影響,是一個從無到有、全新的發現,完全沒有前人的研究可以參考。而今,C型肝炎病毒對人類的威脅,已經遠遠超過愛滋病與肺結核等常見感染疾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至少40萬人的死亡,因此在今年疫情下的獎項頒發顯得十分難能可貴。

「生醫領域的研究成果,都是從一個不經意的小發現開始的,也因此每次新的研究成果都是一次全新的領域。」許晉銓指出,今年C型肝炎的研究探索,也是出自於臨床輸血業務的例行性篩檢,從一開始發現有些捐血者並非A型或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卻能讓受捐者產生慢性肝炎,之後才在3位科學家的攜手努力中確認出C型肝炎病毒的存在。「驚奇的發現是促進生醫領域研究向前的推動力」,許晉銓表示,生醫領域的學習是永無止盡的,必須持續地閱讀和學習,才能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很多高中同學以及師長都無法想像,為什麼我都一把年紀了還持續地在讀書」,許晉銓說道。

「發現還不夠,還需要加上勇氣與想像去創新。」許晉銓以此次諾貝爾化學獎得主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Jennifer A. Doudna在CRISPR-Cas9基因改造系統上的貢獻為例,過去許多研究團隊在CRISPR-Cas的機制上也有許多發現,因此這個領域競爭十分激烈。然而此次諾貝爾獎得主因突發奇想,將兩段小片段RNA(tracrRNA與crRNA)接合在一起成為一條可以人造的guide-RNA,讓CRISPR-Cas9系統從單純的微生物免疫系統,變成可以在人類細胞中任意修改指定基因的剪輯工具,才能獲得學術最高榮譽的諾貝爾獎。

此次演講也讓從校外前來聽講的高中生家長有所啟發,一位家長回家後和女兒分享精采演說,未來並希望高中就讀的女兒能有機會到中山生醫所實驗室進行自主學習計畫,此一回饋也已獲許晉銓同意。許晉銓特別強調,熱情的學習是科學研究中一個重要的過程,未來也將陪伴學子邊練習邊修正。學校也與家長一起攜手培育未來科學家。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