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破框人生不受限 「學界福山雅治」談災防研究

發佈日期: 2020-11-19
【社科院提供】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開設「智慧城市與智慧運輸(Smart City & Smart Mobility)共學群」,邀請被網友封為「教授界的福山雅治」的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洪瀞蒞校演講,講述自己的研究專長並結合台灣土地關於山崩地震現況之研究,透過介紹聯合國在2015年所提出的「永續發展指標(SDGs)」,讓學生理解全球致力於達成人類與地球未來的共榮藍圖。洪瀞也分享求學故事以及面對人生困難的應對,他勉勵學生找到自己的目標,堅持下去以累積能量,未來有天一定能夠發光發熱。

今年因網友瘋傳課堂照片爆紅,被稱「全台最帥教授」的洪瀞至中山大學分享自身與土木工程、材料科學、工程力學以及物理光學的廣泛背景,不斷地進行跨領域的學習與合作,他先後擔任日本京都大學災防研究中心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目前主要研究專長在於地震與山崩等地質災害的災防研究。洪瀞認為,由於台灣經常遭受天然災害的侵襲,相對其他國家可能久久一遇的災害如地震、山崩,在台灣則是每年都有。因此除了藉由理論分析地震與山崩發生的根本原因,進行個案研究分析更是不可或缺,透過實地考察與現地實驗蒐集各種現場的資料量,雖然無法預防山崩與地震的發生,但洪瀞希望能夠提升民眾對於防範山崩與地震的認知,在災防方面持續做出更多貢獻,以減緩台灣與各國受到天然災害的衝擊與損失。

洪瀞透過這次講座與非土木工程相關專業的學生科普當前聯合國採納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s」對於永續發展的願景與努力,以及融合了自身在台灣蒐集的數據與研究經驗,針對聯合國第13項永續發展指標(SDGs13)—氣候行動的進一步說明。洪瀞指出,在氣候變遷下,山崩的發生頻率與程度會愈加嚴重,山崩發生後會產生大量的地震訊號,藉由當地監測站的資料紀錄與蒐集判斷山崩與監測站的距離,以確認蒐集到的地震訊號是有效的,並且利用AI分析能夠分辨出山崩與地震的訊號不同,進而找到山崩發生的時間點。但事實上,要找出山崩正確發聲的時間點非常困難,且山崩多發生在偏遠山區,即使接到通報也無法及時進行援救,因此提升對於防範山崩的認知顯得更加重要。

洪瀞除了分享災防相關研究與經驗,更提及自身求學故事鼓勵學生主動探索,並進行跨領域的學習整合,以累積更多的人生經歷,不必侷限自己的潛能與發展,就如同地震的能量釋放是因為長時間一點一滴的能量累積,未來會有機會在所屬領域發揮所長。就讀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二年級的許倍瑄表示,現今各種科技蓬勃發展,無形中卻也破壞自然環境或社會中較弱勢的族群,因為平時較關注社會正義議題,對於地質科學等知識與現況見識不足,經由此次講座體認到,聯合國為了地球的永續發展而制定了許多目標與計劃,更透過高教系統了解永續發展的重要,希望對地球的保護更盡一份心力。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