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前線碳測隊」打造低碳校園  中山大學勇奪「節能減碳競賽」全國唯一特優

發佈日期: 2020-11-10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主任陳孟仙教授與西灣學院副教授劉叔秋充分發揮做中學的教學方式,在歷經一學年的環境教育實踐推廣課程中,組成團隊以「前線碳測隊」參加教育部首次舉辦的「大專校院推行節能減碳競賽」,大放光彩,勇奪全國唯一的「特優獎」。研究過程中發現,中山大學的男生愛吃牛肉、女生愛吃蝦,排碳量都略顯偏高,於是團隊再透過「懶人包實驗」,推廣教育同學們的飲食習慣,進而降低校園內的排碳量,打造「低碳校園」。

陳孟仙教授領軍的「前線碳測隊」,成員包括:化學系學生周昱翔,社會系學生盧耕如,以及機電系學生楊峻騰、廖柏勛、邱品勳等。加上初期參與計畫討論的海科系學生葉昱齊、王子敬和社會系學生林玟圻,充分呈現跨領域團隊的整合。將此次競賽中唯一的一座「特優獎」抱回中山校園時,全校師生都與有榮焉。

一開始執行這項計畫,在課堂上討論如何節能減碳並凝聚成行動力,改善中山校園的排碳量,於是計畫改變飲食習慣切入。為了了解中山大學生日常飲食的排碳量,師生團隊在臉書上針對中山大學生「首度發起食物碳足跡檢測」問券調查,共有732人填寫,結果顯示,中山大學生女性所選擇的食物碳足跡排放量較低,男性則選擇吃碳足跡較多的食物,且男性喜歡食用牛肉類的食物,女性則偏好食用蝦子,其中又以工學院和海洋學院的碳足跡排放量最高。

在取得問券調查的內容後,師生團隊更進入推廣教育學生投入減碳行動的階段,在臉書上成立「前線碳測隊,探探你的碳!」粉絲團,推出「懶人包」朝校園減碳的目標前進。

「懶人包」的內容主要介紹食物生命週期各個階段及減碳相關知識,四個主題分別為:「食材篇」,主要說明溫室氣體及雞、豬、牛、羊等肉類的排碳量,鼓勵學生選擇低碳排的肉類或蔬菜;「購買篇」則鼓勵學生透過自行購買食材,展現減碳自主權;「烹調篇」則介紹減碳烹調法,鼓勵學生烹煮低碳餐點;「廚餘篇」則介紹處理廚餘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放量。

經過一系列的推廣努力,從科學的角度帶領同學們認識溫室氣體及其來源,最終成功喚起校園學子的「減碳意識」,參與學生的平均排碳量由原本的6.02下降到5.56,整體碳足跡明顯下降。參與學生們開心的回應,很高興能夠透過身體力行,為中山校園打造「低碳校園」盡一份心力。

陳孟仙教授表示,同學們的「減碳懶人包」推出後,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迴響,不少學生都上網留言,有人說「牛牛這麼可愛少吃點牛牛」、「煮飯記得低碳」、「吃飯吃爆你全家,不要留廚餘」、「一起吃素吧」等,所有的留言都感受到學生切身了解到校園減碳的重要性,「學子身體力行,在校內掀起一陣『減碳旋風』!」經1個月來的推廣,目前校內初步以海洋科學院及社會科學院的食物碳足跡排放量下降最顯著。這樣的飲食減碳活動,未來亦將透過服務學習:環境教育服務與推廣持續在中山校園和周邊社區推廣,發揮大學的社會責任。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