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為後山培養良醫 中山大學結盟台東縣育才

發佈日期: 2020-10-29
國立中山大學今(29)與台東縣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校長鄭英耀與台東縣長饒慶鈴共同宣示,為台東縣的醫學科研、人才及資源等項目攜手打拚,為後山培養良醫。這也代表中山大學自申設醫學院系以來,繼與屏東縣、澎湖縣、高雄市政府簽署MOU後,「完成最後一塊醫學共好拼圖」,中山籌辦後醫系的理念獲高屏澎東縣市首長全數支持。

中山大學積極籌辦醫學院系,培育高屏澎東偏鄉、離島及原住民地區公費醫師。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顯示,2017年每平方公里執業醫事人員,全國平均為8.28位,台北區有42.89位,高屏澎東區卻僅有4.93位,南北醫療資源嚴重失衡。對此台東縣長饒慶鈴特別有感,她指出,台東從北到南的距離,等於西部的台中到屏東,「但這裡卻只有1家區域醫院、6家地區醫院,且集中在市區,每位醫師平均需服務超過700人,非常吃力。」台東縣地形狹長,有高山、有海岸,不只公路醫療資源不足,各鄉鎮與離島也需要更多醫療後援。今年5月,台東縣政府全面實施遠距醫療,在11處衛生所建置遠距醫療照護系統。

饒慶鈴縣長表示,台東縣醫療資源與其他縣市落差甚大,補齊專科人力及提高醫療品質是她上任以來的一大使命。台東縣衛生局也指出,台東縣地處偏遠,醫療人力向來羅致留任較為不易,尤以急重症專科醫師人力較為欠缺,偏鄉地區部分醫師人力尚仰賴衛生福利部公費醫師的培育及分發制度,縣府多年來積極鼓勵年輕人報考並期能於日後回鄉服務。國立中山大學未來若增設學士後醫學系,預期將可增加醫師人力培育管道及名額,有助於縣內醫療人力補實及提升醫療品質。

根據2016年健保資料庫顯示,台東縣癌症死亡率為全台之首,但就診率在22縣市中僅排名第10,醫療資源取得不易極可能是原因之一。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中山「晶體研究中心」研發閃爍晶體應用在正子顯影偵測器核心元件,對診斷癌症及阿茲海默氏症等所需之生醫影像,從原先只可偵測10mm大小腫瘤到可看出小如4mm的腫瘤,對早期偵測惡疾之貢獻甚偉。

鄭英耀校長提到,發展「智慧醫療」實為當務之急,中山電機系團隊發明「自我注入鎖定雷達」,靈敏度是傳統雷達的100倍,與紅外線熱感影像技術結合,打造全世界第一套「非接觸式生理感測系統」,能即時量測心跳、呼吸及體溫,可應用於遠端健康管理及老年與嬰幼兒照護系統。此外也應用AI科技強化跨領域研究,例如開發舌診系統輔助中醫診斷,這是全國所有一級教學醫院的中醫部都採用的設備:還有生醫感測晶片、醫學影像分析、智能輔具及VR醫療開發平台等成果,都是申設後醫系的優勢條件。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