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緬懷余光中! 中山大學發表《翻譯研究12講》

發佈日期: 2020-10-26
國立中山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余光中,雖已辭世2年多,但他的精神並沒有離開中山校園。中山大學頂新人文藝術中心22日舉辦《翻譯研究12講》新書發佈會,該書是余師與該中心在3年前於「余光中人文講座」中,共同規劃「翻譯十六講」講座,邀請臺灣翻譯領域成就卓越的譯者、學者、教育工作者來校演講,如今講座內容集結成書,藉此緬懷並感謝余師對譯林與學界的貢獻。

10月25日為重陽節,也是余師的生日,頂新人文藝術中心特別選在22日重陽節前發表新書,這對出席的家屬與來賓而言別具意義。余光中妻子范我存女士致詞時表示,在余光中一生的文學生涯中,不論是詩、散文與評論,都與翻譯經驗環環相扣,翻譯佔非常重要的一環,她強調,「余先生直到80歲都還想翻譯畫家傳記!」,後來因為年紀大了,沒能完成。

「希望『余學』發揚光大,將余老師的文學成就帶到全世界!」,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表示,余教授是在1985年定居高雄,來到西子灣中山大學任教,曾出任文學院創院首任院長兼外文所所長,一路伴隨著中山成長,為中山奉獻32年的光陰,作育英才無數,是中山大學的鎮校之寶!此次透過新書發表,即展現了對余教授的思念,也紀念他在學術上的卓越成就。

「余光中人文講座」諮詢委員陳芳明教授則分享一段鮮為人知的親身經歷。他表示,過去幾次到中山大學拜訪余老師,老師不但堅持親自開車去接他,而且開起車來還無所畏懼,曾經有計程車從他們旁邊超車,老師在車內還對著計程車邊罵邊按喇叭,「80幾歲的老師就像年輕人,跟在老師身旁心態也變年輕了」。

陳芳明教授還分享另一段點滴給大家,他表示,曾有學生託他問余老師「是否每天都寫作?」得到的答案是「每天除了寫還是寫,沒有寫散文就寫翻譯、沒有寫翻譯就寫詩、沒有寫詩就寫評論」,老師筆耕不輟,令人敬佩。

現場也舉辦新書論壇,《翻譯研究12講》主編、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兼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張錦忠,與該書作者單德興、蘇其康、張淑英、王安琪、蘇正隆等5位教授,各自分享一段余教授生前治學、筆耕、生活的小點滴,讓「余學」再一次洋溢於中山校園。

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授翁佳芬與講師朱如鳳,分別彈奏、演唱由余師作品改編而成的曲子,現場帶來一段精彩的表演,在場每一位都透過樂曲,追憶與余師互動的種種,場面溫馨。頂新人文藝術中心也用心準備「余光中人文講座」回顧影片,緬懷陪伴中山走過32年歲月的余光中老師。

《翻譯研究十二講》集結翻譯研究的部分成果共12篇,每篇作者均為翻譯領域成就卓越的譯者、學者、教育工作者,文論同時也展現了臺灣譯學研究30年的若干樣貌。內容理論與實務兼具,涵蓋翻譯策略、文本脈絡、性別與背叛、翻譯經典、臺灣翻譯史、美國詩譯、機器翻譯、文化翻譯等翻譯研究諸面向,且涉及英漢翻譯與教學的實際問題和案例。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