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你被帶風向了嗎? 公視記者教辨識假訊息

發佈日期: 2020-10-12
【校園記者鄭至娟採訪報導】在這個資訊充斥的時代,訊息爆炸量導致閱聽人難以分辨消息真偽。國立中山大學共學群與TED×NSYSU舉辦「Fake News.New Truth」工作坊,邀請公共電視記者方君竹從自身經驗與觀察頗析媒體現況,並分享媒體識讀的方式。方君竹強調,可透過政府網站、官方提供資訊及其報導的細節來辨別訊息真假。

公視記者方君竹表示,現今因頻道多,但台灣市場小,導致不少媒體為了追求收視率,所以將標題聳動化、誇張化,加上現在人人皆可是自媒體,訊息的充斥量又更加混亂。他提到,現在媒體亂象很大的原因來自於閱聽人的選擇及媒體財團化問題,總總原因造成越來越多誇大不實的訊息。

根據方君竹觀察,多數閱聽人較難以認識事情的全貌,而是透過媒體(包括自媒體)所表述的內容,便相信其為全貌,也因著這個原因,導致財團企業要購買媒體。方君竹指出,例如東森、三立等不同電視台的媒體是由不同集團所經營的,因此閱聽人可在不同頻道看到不同的觀點。但媒體是三權之外獨立出來的第四權,因此應該要更加客觀公正,才能讓大眾更瞭解事實的全貌。

提到公營媒體與公共媒體,方君竹認為,公共媒體的重要性在於不受政府及他人影響,是真正具有獨立於三權的第四權,透過政府及人民的資助,服務於大眾,將弱勢的聲音傳遞給大眾、也將自身文化傳遞給他國、對外發聲,因此公共媒體的獨特及重要性可顯而見。不過他也提到公共媒體的問題,像是雖然政府給予補助,但其餘經費來源則不穩定。

「資訊越透明就越可以被相信!」方君竹強調,讀者可以透過媒體的「關於我們」來了解,或可透過上網搜尋媒體名稱、背景等,此外,除了看臉書的資訊透明度,也可上經濟部商業司、司法院法人登記(社團/財團法人)來知道媒體的公開性,透過了解報導的經營者、記者、消息源、時間、地點及細節內容來辨別其立場與真實度。

(照片由TED×NSYSU提供)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