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是愛不是礙 焦點團體:社會太過保護身心障礙者

發佈日期: 2020-10-01
【校園記者黃婷容採訪報導】對身障文化平權的愛,要避免成為阻礙。國立中山大學與空表演實驗場共同舉辦《南部障礙者如何參與藝文活動論壇》,藉由藝文創作面與制度面的兩大觀點進行對話,激盪身障者現身參與藝文後,對於在地文化平權的觀察與反思。焦點團體帶領人、論壇統籌許家峰提及,近年因在文化部的文化平權政策推動下,各大場館紛紛投入無障礙硬體設施優化,但「障礙團體的出現是否真的獲得同等的尊重,還是變相地被特殊化?」焦點團體成員陳冠華,則從自身先天障礙的角度出發,認為「社會太過於保護障礙者」,藉由藝術參與和實踐,反而讓他獲得更多探索自我的機會。

本次論壇從藝術的「制度面」出發,探討身障者參與藝文活動過程,感受到軟硬體設施的期待與現實。論壇中,「輪椅席」的設置地點與規範正當性,令身障團體與館方激起你來我往的對話討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強調,「身障者透過實際走訪場館後,對館方無障礙設施及共融服務所提出建議,對於衛武營來說,是重要的督促力」。獲得第54屆廣播金鐘獎社會關懷節目主持人獎的余秀芷,則以自身身障經歷所面對到的荒謬規範為例,提到往年廣播金鐘獎後台都沒有無障礙設備,極力爭取多年後,終於在去年的舞台後方,出現電動升降設備。余秀芷認為,「文化平權至今仍是條滿滿長路,只能運用各種管道,爭取實質的公平正義」。

「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少數族群?」藉由產官學不同立場的對話,促使社會對於身心障礙文化平權增添更多討論面向,其中包含身障票的設立,是對於身障者的特別優惠,抑或是因為場館設備尚且不夠成熟,對於身障團體的補償?《文化平權奇花藝草-南部障礙者如何參與藝文活動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助理教授何怡璉,以藝術「創作面」的觀點開啟身障者參與藝文的討論視角,2018年,身障者進入劇場的平權運動透過《我是一個正常人首部曲》開始萌芽,2019年擴大進行身障者的招募、培訓、創作,今年正式舉行實驗性演出。

何怡璉指出,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我們不停地企圖翻譯彼此,卻也不停地誤解對方;我們雖然看向不同方向,但仍處在一起。這樣的過程很殘酷,但也很浪漫」。她認為,真正的文化平權,是可以讓身障者成為主要啟動者,從他們自身生命和生活經驗作為起點,使他者能夠使用另一種視角體驗,同時也擺脫一般大眾,對於「身障者表演等同才藝表演」的刻板印象。

由國立中山大學主辦,攜手空表演實驗場執行的《文化平權奇花藝草-南部障礙者如何參與藝文活動計畫》已邁入第三年。透過產官學串聯,邀請身障者成為社會主要啟動者,以講座論壇、工作坊、藝文場館勘查與使用體驗和實驗性演出的形式,持續進行障礙藝文對話。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