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影音》首度進入民間養殖場實證! AI養蝦影片首曝光

發佈日期: 2020-09-24

解密養殖池底的白蝦動態!白蝦一般養殖於混濁的池水中,不易觀察其生長情形,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黃英哲、張雲南及鄺獻榮開發出「人工智慧水下監控養殖系統」,首度進入台肥花蓮養殖場及凱亞林園養殖場實地長期實證,利用水下攝影機獲得生活於養殖池底之白蝦的各種正常及異常的影像,幫助養殖者即時判讀蝦隻生長狀況,達到「池中生活,眼見為憑;掌握先機,池池豐收!」的目標。如今這支影片也首度曝光。
 
在這支影片中,可以看到中山大學在台肥養殖場及凱亞養殖場的白蝦專養池,實際安裝水下攝影機搭配觀察架,以及該設備連結到人工智慧水下監控養殖系統雲端主控台的畫面,隨後出現養殖池底的各種白蝦清晰影像,包括:健康的蝦體身體透明、腸線飽滿、活動力佳、進食積極,異常的蝦子則是身體變白、腸線彎曲、不完整或是看不見腸線,業者在撒餌料後,蝦隻進食過程,腸線也逐漸增加、死亡的蝦子則呈現身體變白、姿勢側躺,另外,也在排水孔旁拍到蝦子處於換殼期的狀態,以及活蝦吃死蝦的畫面。
 
「看見牠!就能提升風險控管的能力」,黃英哲教授指出,台肥、凱亞2家養殖業者藉由這套系統的水下攝影機及智慧技術,突破傳統養殖看不見池底的困境,藉由這些影像及智慧分析,再結合自身的養殖經驗,對蝦池的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在蝦子出現異常狀況時及早因應處理。
 
他舉例,像是影片中拍攝到的白蝦腸線不完整,即提醒業者蝦子沒有進食,需注意投餵時段及投餵量,業者在撒餌投料後,攝影機也即時拍到白蝦進食後腸線呈現飽滿的影像;白蝦的腸線呈現深色,則讓業者知道白蝦的飲食不正常,恐吃正常飼料以外的食物,可提早做出因應措施;另外,影片拍到的白蝦的換殼狀態,則讓業者特別留意投餵量,避免蝦隻互相殘食的狀況發生。活蝦吃死蝦的影像,則幫助業者及早因應,最後順利避免蝦隻折損、傳播疾病的情況發生。
 
黃英哲教授進一步指出,這些影像除了能發揮預警的功效,也可協助養殖戶日後作科學化的管理,「養殖科學化!」,例如:系統觀察出蝦子在日夜不同環境下的吃餌情形,以及單次大量投餵和少量多次投餵的效果差異後,業者可制定更佳的餵食策略。另外,該系統之人工智慧影像自動分析技術,也能快速提供養殖戶管理所需的關鍵資訊,包括:蝦隻的大小及數量、餌料的殘餘量等,這些資訊會再連結至自動化養殖設備,例如自動投餌機、自動進水、排水裝置等來管理蝦池,幫助業者節省人力、降低成本、提升作業效率,並改善白蝦的品質。
 
黃英哲教授表示,該系統進入民間養殖場實證後,中山團隊現階段也著手建立蝦子的生長與環境相關模型,以及整合養殖專家的經驗,把成功的養殖策略,轉化為可持續改進及傳承的資料庫及專家系統,盼未來助更多養殖業者從「傳統養蝦」進展到「AI養蝦」。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