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我的老師入圍金曲獎! 日籍教授伊藤佳代的跨域教學

發佈日期: 2020-08-13
【資深校園記者李璨宇採訪報導】國立中山大學臥虎藏龍,還有位曾入圍金曲獎的「歌手教師」!108學年度剛來中山的西灣學院日籍助理教授伊藤佳代,開設2門跨文化課程,第一學期就有超過120人選修。但許多學生不知道的是,伊藤佳代在踏進教室講台前,曾在歌唱舞台上發光發熱。至今推出逾80首歌曲的她,曾入圍金曲獎「最佳宗教音樂專輯獎」,而她更將「從歌壇跨足杏壇」的跨域經歷,應用於學術研究與課程設計上,令學生獲益良多。

伊藤佳代表示,來台灣之前,其實從未想過能成為歌手。自幼著迷於港片、崑劇等中華文化,伊藤佳代大學時選擇就讀漢學系。忙於課業之餘,出於對藝術的熱忱,她投入大量心力於日本劇團工作;直到畢業前夕,伊藤佳代對未來發展陷入迷惘,察覺「興趣似乎不能當飯吃」。在曾留學台灣的教授建議下,她隻身赴台就讀研究所、此後更取得台灣文學系博士學位。也是在這段期間,她受到臺灣唱片公司發掘、成為歌手;隔年推出的專輯,便在第11屆金曲獎中,入圍了「最佳宗教音樂專輯獎」。

對演藝工作懷有憧憬的伊藤佳代,在因緣際會下成功踏上歌手之路。然而,她的職涯並非從此一路順遂。學業告一段落後,伊藤佳代曾回到日本,從拍廣告、教日文到加油站打工,體驗了超過20種工作。回想起這段時光,伊藤佳代笑說,「每一份經歷都很寶貴、都不會白費。」她提到,在過程中見識形形色色的人,使自己能理解不同的價值觀與文化,讓她更進一步將跨領域思維落實於學術研究中,例如融合歌手經驗與課程設計,將歌詞朗誦應用於日語課程中,其成果已在學術研討會中發表。

伊藤佳代認為台灣「いいね (很棒)」,對不同文化的友善包容令她印象深刻。她強調,除了「跨領域」外,在全球化趨勢下,「跨文化」的交流也十分重要。唯有深度探索不同文化,才能用更加客觀的角度去評價自己的文化。例如來到台灣前,伊藤佳代其實對日本過多的社會規範深感不滿;直到體驗了異地生活,才開始學會欣賞不同文化的特質與魅力。為了將這份體悟傳達給學生,她在中山開設了「跨文化溝通研究」等通識課程,更邀請韓國藝術家擔任講師,便是希望讓學生多接觸異國文化。

身兼歌手與教師身分的伊藤佳代將「跨領域、跨文化」經驗與教育理念相結合。她認為,學生或許難有豐富的社會歷練,但仍可透過通識課程,培養多元素養,打造突破框架、富創造力的思考模式。「學生常以沒興趣、沒能力為由,限制了自己的發展,但興趣與能力都是能在摸索嘗試的過程中培養的。」因此,她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對新事物保持開放的態度。伊藤佳代以自己為例,從小對音樂深感興趣的她,曾加入合唱團受過聲樂訓練,因此才能獲得唱片公司青睞。若當初她因排斥宗教而不願接受那份佛教歌曲的演唱邀約,又或者當初自己沒有離開舒適圈來到台灣,那便不會有後來的一連串經歷,「興趣會發展成能力、有能力才會遇上機運;而能把握機運的,永遠是勇於嘗試的人。」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