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點亮山城 出走西灣探尋金瓜石今昔

發佈日期: 2020-08-10
【西灣學院提供】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與深耕金瓜石在地六年的棲地田野傳習所合作,舉辦第二屆「金瓜石地景敘事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延續水金九礦山田野調查,中文系副教授杜佳倫讓學生自發性調查,以特色地景建築、在地礦工子弟的愛情故事及觀光建設與人潮將對當地帶來的福與禍,與在地居民及近年移入居民,共同找出在地文化資產,思辨存續的可能性。

透過訪談的方式採集地方記憶碎片,學員也結合數位工具google story map,利用2D、3D等數位地圖,分別建構金瓜石的「現在、過去、未來」。其中學生團隊以「金瓜石房屋風格與地景」為主題,跟著長年以相機記錄水湳洞及金瓜石的聚落與景色的在地居民林金波邊走邊拍,林金波一邊講述家鄉文化,以及特有階梯街景的社區人口結構和故事,透過取景拍攝,回看過去日治時期宿舍群中,所建立的路線與規模,觀察推演當年留下複雜的階級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

「觀光產業強勢來襲,地方認為是利或弊?」另有組別對於「金瓜石產業現況」的禍與福進行反思。見證礦業的輝煌鼎盛至產業消融,在地居民蕭木川提到,隨著礦坑的停採,金瓜石人口急速遞減,無農無漁的產業基礎下,地方面臨著嚴重的轉型危機。此議題也勾勒出當地團隊的種種考量,面對因國內旅遊增加的觀光人潮如何分流,並對當地有實質經濟的推動,以避免重現九份壅塞狀態。對於「金瓜石未來產業觀光行銷」,另一學員團隊以礦工後代簡盛隆的成長背景與戀愛史,規劃系列愛情攻略地圖,集合社區景點,拍攝剪輯特色影片,獲得地方熱烈討論。

社會系大三的劉士煒提到,原先對於當地是沒有任何想像的,但經由在地居民的經驗傳承與分享後,學習更有感覺,他認為「當地方決定要一起變得更好時,那股動能往往會支撐著彼此走到更遠的以後。」物理系大二的謝尹慈認為,雖然網美打卡熱點的風潮、拍照駐足停歇的遊客,看似能讓在地建築搭以咖啡廳或不同產業的經營有所收益,但仍需更多面向的思考跟衡量評估。社會系大一生柯盛文、張嘉和則表示,雖然工作坊已結束,卻因此留下深刻印象,未來會運用其他型式來回饋金瓜石這座山城。

藉由三天訪談的回顧與整理,地方所發生的真實議題與看法躍然紙上,「你們會想要繼續解決它嗎?」棲地田野傳習所所長李柏賢提到,從第一屆工作坊中初識「水金九」,到今年五月先在高雄實地練習訪談與搜集工具,實地參與才能滲入地方肌理、了解居民生命中的記憶故事,進而與當地共同提出反思。授課教師杜佳倫認為,地方的議題需要經過不斷地探索及交流,當學生能夠運用同理心與創新的眼光觀看社會議題,並且激發地方的認同時,才能稱之為良好的地方創生。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