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讓老鷹重現台灣天空 研究員談人與黑鳶和平共存

發佈日期: 2020-08-03
【校園記者曾柏翰採訪報導】抬頭就能看見老鷹翱翔的景象,距離我們有多遙遠?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基礎教育中心和圖書與資訊處知識創新組,邀請紀錄片《老鷹想飛》中的「老鷹先生」的傳人林惠珊研究員,分享她在老鷹先生退休後,從研究老鷹消失的原因開始,到透過各種方式推動人類與老鷹和平共存的歷程,致力使珍貴稀有的黑鳶重現台灣天空。

林惠珊研究員表示,台灣擁有30種以上的鷹和隼,生態多樣豐富,而一般大眾通常會將天上翱翔的猛禽通稱為老鷹,但事實上真正的「老鷹」,是在1991年僅剩175隻的黑鳶。黑鳶喜愛食用腐肉、廚餘,因此被稱為大自然的清道夫,牠們也喜歡撿拾紙片、塑膠袋等人類日用品來玩耍與築巢,並且喜愛與人類共生,日本就曾有老鷹搶走遊客手上速食紙袋的案例,她笑稱若未來黑鳶數量順利增加,人類又在沒有避免餵食的情況下,黑鳶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和台灣獼猴習性相似的物種。

她也分享,黑鳶過去常出現在台灣天空,她的父親曾說過,以前農耕時,黑鳶時常會出現,找尋被耕耘機打死的老鼠;其具有足夠的飛行能力,能白天飛到城市中覓食,晚上再飛回密林中休息。

黑鳶為何會在1980年後,從台灣人的眼中消失呢?林惠珊在2012年檢測2隻黑鳶屍體,發現其體內含有DDE殺蟲劑與加保扶,其中,加保扶的濃度,與導致該體型野鳥死亡的濃度相比,高出3倍以上。林惠珊閱讀書籍後得知,加保扶屬於急性致死的農藥,有會讓鳥類瞬間致死的特性,果不其然翌年同一時間,附近的農地出現數百隻鳥類屍體,引起社會關注。林惠珊除了督促政府禁用高濃度加保扶外,在和農民溝通的過程,她也發現農民在使用加保扶毒害鳥的過程,不知其也會波及被視為益鳥的老鷹,因此,她認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之後透過辦理講座和媒體的力量,推廣「保護老鷹不光是仰賴政府立法,更得扭轉大眾的觀念」。

另一方面,她也嘗試和農民合作,在不損及農民收益的情況下保護老鷹,藉此達到雙贏,方式包括:農民進行安全用藥的耕作,她會鼓勵農民使用紅豆播種機,將紅豆埋入土下,如此可避免種子被害鳥啄走,也可減少使用農業,以保護老鷹,讓生態環境永續建全,後來全聯更與農民合作推出《老鷹紅豆》。此外,她也嘗試架設棲架,引進和黑鳶生態不衝突的黑翅鳶,讓老鼠藥的用量減少,避免黑鳶被毒死。這些推廣的工作,如今已交棒給在地農民,成效斐然。

林惠珊說,目前黑鳶族群侷限在北部與南部,其中南部僅在台南、嘉義與高雄、屏東現跡,過去蓮池潭也曾有黑鳶的蹤跡,她會繼續努力,將黑鳶帶回高雄,希望將來能重現過去農村黑鳶與農民共榮的景況。

參與講座的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碩士班一年級學生楊宗偉表示,他先前從食安議題開始,延伸到關心周遭的環境,這次透過講師分享,讓他知道過去看到、吃到的老鷹紅豆的背後故事,也了解台灣生態正被一群人默默改變,內心深受感動。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