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寫程式是大學生必備? 5師:「程式力」促跨域思維

發佈日期: 2020-07-06
【資深校園記者李璨宇採訪報導】在未來時代是否必備「程式力」?非資訊背景的學生又該如何學以致用?國立中山大學研擬將修習至少1學分的程式課程列為畢業門檻,對此,5位教授各自分享自己在管理學院、社會科學院及西灣學院的跨領域程式教學經驗。談到程式思維與資訊素養,他們一致認為,擁有程式技能的學生,未來在職場上將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才。

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卓雍然指出,在未來,能否使用程式與資料,「就像你會不會識字一樣重要。」他將資料比喻為道路,程式能力則是駕照,「分析資料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決策,前提是你必須會使用分析的工具」。但若學生未來不打算寫程式,還需要修習相關課程嗎?有豐富業界歷練的卓雍然表示,資料科學的應用範圍遠比多數人想像的更廣,從工業、金融業到藝文產業,「我目前還沒發現有領域是程式與資料科學無法派上用場的」。長年開設資訊通識課程的博雅教育中心教授蔡俊彥則表示,學生未來多少會有與相關人士共事的機會,若具備程式基礎,便能更有效地交流溝通,也才能「跨領域」。

有學生提出僅透過幾學分的課程,就足以讓非資訊背景學生學會寫程式嗎?對此管理學院院長、資訊管理學系教授黃三益強調,對跨領域的學習者來說,重點是要將程式思維融入自身專業,創造出不同於資工、資管系的價值。他強調,「工具會貶值、但思維不會」,當越來越多人會使用某種程式語言,該程式在就業市場的優勢便會減低;但只要有程式思維、學習其他程式語言也會相對容易。在社科院開課的正修科技大學資管系教授李春雄也認為,學生不需侷限於熱門程式語言,而是要找到適合自己領域的程式,例如資訊科系使用C或Java;需要資料分析的社管院學生可學習R或Python;而初學者可從「圖形化、物件導向」的程式著手,諸如App Inventor 2、Scratch都是容易上手的選擇 。

教授們均認同學習程式相當重要,但對於列為大學必修課程,則有不同看法。卓雍然對程式必修樂觀其成,但也強調需開設符合各系所領域需求的程式課。李春雄則在受訪時表示,當課程內容能生活化、活潑化,自然可吸引學生選修,並不需要設為必修。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劉正山也認為,學習動機應出於學生個人興趣,且每名學生的學習步調不同,因此不傾向硬性規定。

被問到如何引發主動學習的意願,劉正山認為應「以鼓勵取代約束」。長期推動跨領域程式教學經驗的劉正山,14年前便已開始在政治所教導R語言。他表示,若能設立相應的獎勵機制,便能吸引積極的學生選修;當越來越多學生具備程式能力,其他學生也會開始正視程式相關知識的重要性,「這一切的前提是課程本身要夠好」。蔡俊彥與卓雍然則提到,具吸引力的程式課程,必須提供動手實作的機會,讓學生透過競賽或報告,產出具體成果,相關成果也能在求職時當作加分的證明。李春雄進一步補充,實作與情境化教學能加深學生印象,而課程主題也要與生活息息相關。例如社科院開設的課程,便鼓勵學生從自身經驗發想,製作手機App來解決生活中遭遇的難題。

博雅教育中心主任蔡俊彥表示,程式必修的配套措施已有一年以上規劃,並非倉促執行。目前各學院均有開設程式課程,以符合不同領域需求;也有計劃以短期集中課程或工作坊等形式,提供多元選擇給不希望修習整學期課程的學生。蔡俊彥引用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的話:「每個人都應該學寫電腦程式,因為它能教你如何思考。」他強調,研擬程式課為必修課程的初衷,是希望確保學生都有機會藉由程式、培養資訊思維,這也是中正、高科大等學校均規定程式必修的主因。他坦言,師生間確實需要更多交流,釐清彼此的疑慮。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