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火場瞬息萬變 機電系黃仁智:臨機應變善用「嗅覺」是上策

發佈日期: 2020-05-11
【校園記者葉子豪採訪報導】近期火災頻傳,讓火場逃生訣竅引發話題。擔任高雄市政府火災鑑定委員逾30年、並在中山大學開設「火災安全導論」課程的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黃仁智表示,火災現場變幻莫測,建議民眾平時可以針對常去的場所,規劃2條以上逃生動線,強化火災應變能力,若不幸身陷火場,則切記要保持鎮定,可善用「嗅覺」提升生命安全。

「許多報導文章將火災逃生要訣寫得死死的,千變萬化的火場沒那麼簡單。」黃仁智舉例,許多報章雜誌寫道,發生火災時應往下逃,千萬不能往上逃,但若逃生者身處20層高樓呢?又或者起火點位在逃生者所在的下方樓層呢?火場的逃生不該是一味的墨守成規,應該針對不同的地方制定不一樣的逃生策略。黃仁智說明,對於常去的場所應該要規劃2條以上的逃生動線,動線的安排要盡量避開人群聚集的地方,並熟悉沿途經過的房間的性質,例如廚房、儲物間等應盡量避開,如此方能在逃生的過程中,避免因人群過多而造成意外,也可大幅降低碰到火源的概率。

黃仁智以學生宿舍為例,若懷疑宿舍發生火災,可以用手機詢問其它樓層的同學有沒有感覺到火災的發生,以此來判斷火源的大致樓層,再從平時規劃的逃生路線中挑選出一條既可遠離火源,又可避開人群的路線。另外,若火災發生時,房間外已瀰漫濃煙而被迫待在房間,除了可用棉布擋住門縫,還可以將棉布弄濕,以水分蒸發的速度來判斷火勢目前正在接近或是遠離你。

「火災發生時最需要鎮定,而鎮定的基礎建立在平時的演練」,黃仁智也分享許多火場逃生訣竅。他表示,許多人在火災發生時常因驚慌失措,用煙的顏色來判斷煙的濃淡,以為煙越黑越嚴重,而待在房間裡錯失逃生機會,或是以為白色的煙沒什麼而在逃生過程中被嗆暈,這些情形就是視覺的衝擊擾亂了嗅覺的判斷。事實上,塑膠類的物品在燃燒時是產生黑煙,而紙類在燃燒時是產生白煙,因此煙的顏色並不能代表煙的濃淡,正確的逃生方式是,火警發生時,宜保持鎮定,除了運用視覺判斷火警逃生路線,也善用嗅覺,透過聞煙的濃淡,做出最適宜的逃生判斷。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