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海科系劉莉蓮、陳鎮東教授團隊研究獲登國際環境科技權威期刊

【海科系提供】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劉莉蓮教授及陳鎮東講座教授共同領軍之研究團隊,針對源自化石燃料產生的超細懸浮微粒PM1進入海洋後的傳遞,及其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發表論文,榮獲國際環境科技權威的頂尖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報導,突破性的研究發現創全球之先,獲國際學術界重視。
 
大部分人對空氣品質指標中的粒狀汙染物PM2.5都不陌生,它是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PM2.5不僅是空氣污染,也是氣候暖化的重要影響因子,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也被證實有過敏、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等;而PM1指的是小於1微米的超細懸浮微粒,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鉅。海洋占了地球面積的71%,懸浮微粒進入海洋後,其相關傳遞、累積等議題值得研究。
 
劉莉蓮教授及陳鎮東講座教授研究團隊發現,從潮間帶到1000公尺深的海洋環境,都有PM1累積在海葵體內的現象,且PM1還會透過生殖轉移給下一代。PM1有黑色、棕色或綠色等不同顏色,濃度高時肉眼可見,其生物積累效應和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及有機汞等環境荷爾蒙類似。此研究成果首度證實海洋生物在野外環境會攝取並積累PM1,為空氣汙染物進入海洋後的傳遞研究增闢新視野,更突破了以往無法直接快速取出累積在生物體內懸浮微粒的困境,對後續懸浮微粒在自然環境中的宿命、其物理化學特性的分析,以及其對環境與生物健康的進一步研究助益極大。
 
團隊成員包括海科系陳鎮東講座教授、劉莉蓮教授、雷漢杰助理教授、研究生謝振允與郭孟穎,海資系蕭炎宏副教授,環工所袁中新教授,以及中山校友、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陳建勳副研究員,清一色為中山大學研究班底,除展現中山大學海洋研究能量、屢有突破亮點,更提升台灣科技在國際學術影響力的能見度。
 
(公共事務組編修)
 
期刊連結請見:
Evidence for fossil fuel PM1 accumulation in marine biota〈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54 (7), 4068-4078〉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