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回家前你需要知道的事 返鄉青年的美麗與哀愁

發佈日期: 2020-04-06
【公事所提供】面對台灣人口過度集中都市、偏鄉地區人口老化與外流、產業沒落等問題,推動地方創生成為重要發展方向。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開設「公共事務研討:地方創生與區域治理」課程,針對此一議題開展探討與學習,並舉辦「回鄉的我──返鄉青年的日常」論壇,邀請「透南風工作室」負責人余嘉榮和「日青創藝」創辦人洪榆橙,分享他們返鄉後的日常生活、工作事業,給予返鄉年輕人建議。

余嘉榮與夥伴們於2011年3月成立「透南風工作室」,從事影像創作、社區營造、藝術文化工作,以社造養分為母體,發展新的模式與市場,力求從土地、文化、節氣作為初始的發想,進一步萃取轉化後型塑南方的生活風格與內涵。「日青創藝」則於2012年年底成立,主要工作方向包括藝文企劃與行銷、展覽規劃執行、文創產品規劃銷售、創作者經紀代理。

余嘉榮與洪榆橙兩人憶及返鄉之初,必須重新融入當地的文化脈絡,更直接的衝擊在於工作上的重新建立,此時政府端的資源對於返鄉青年的初期創業,確有不小助益。洪榆橙表示,返鄉的一開始即是透過人才回流計畫,申請到經費成立公司,並且善用資源修習相關技能課程。然而,如何培養長期獲利的模式,更是能否留鄉的關鍵所在。他進一步分享創業過程,強調須結合本身的專業與經歷,面對無論是政府或民間單位等「客戶」,皆必須堅持做本身喜歡的、強項的商品,不斷積累深度,一步步地建立公司的品牌形象。最終洪榆橙逐漸擺脫評鑑與補助,達到現下「日青創藝」自給自足的經濟規模。

在地方創生具體實踐方面,返鄉青年所提出的新創意、新方案,如何讓在地人產生認同感,進一步地去投身參與?余嘉榮以「蚵寮漁村小搖滾」為例,便是希望藉由音樂祭,讓外地人知道梓官蚵寮、了解漁村並讓地方產業復甦,進而招攬青年歸鄉。他提到與蚵仔寮居民合作,起初會讓既得利益者感到不安而不願配合,透過持之以恆的具體行動,且留心地方派系的關係、拿捏得宜,後來才獲得在地人的認同與信任,「地方人士願意敞開心門投身在地事務,才有達到共榮的可能」。

余嘉榮也強調「地方一定有自己的特色」,並以此勉勵在場聽眾以在地元素去思考返鄉後的工作與生活。洪榆橙則將外在場域的返鄉連結到自身內在,他認為,找到自己是一輩子的事。「跟著自己心的聲音,它會帶著自己遷徙到當下最適合你的地方。」總歸來說,當忠於信念初衷,持續在深度上的深化專業,廣度上的善用資源,終有返鄉後滋沃故土的可能。

論壇中,創立「灣仔工作室」將屆滿一年的中山大學畢業生陳則維問到「如何選擇合作夥伴?」與談人、王文雄副教授引用日本工業設計大師黑川雅之的話「人是孤獨的,人是痛苦的。」強調必須認清公司是工作的地方,而非交朋友的場域。洪榆橙也表示,確認性格取向而選擇自己獨資方式成立公司,便於獨力決定,所以工作上乃從屬關係而非夥伴關係。余嘉榮由「透南風工作室」承接的案子來回應,因需要夥伴共同發想,所以會尋找專業互補和理念同質性高的夥伴。主持人郭瑞坤教授綜合兩位講者經歷和發言,建議社會新鮮人待工作經驗的一定積累後,於專業的根基上再創業,如此將會更加完備。

公事所教授郭瑞坤指出,期能透過本次論壇幫助學生瞭解返鄉後的現實。在抱持著理想返鄉創業之際,同時也要將自身的專業能力、以及人脈資產考慮進去。在學期間,建議學生善用學校給予的資源,將表達力、企劃力培養好,未來不管是在申請政府計畫或是企業的實習機會,都能如魚得水。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