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解謎巨量資料 資深記者房慧真:「好奇心」是關鍵

發佈日期: 2020-01-02
【校園記者吳亭瑩採訪報導】隨著雲端時代來臨,巨量資料所掀起的滔天大浪已勢不可擋。在這波大數據的浪潮中,資料探勘的概念儼然成為當代顯學。為因應時代趨勢,西灣學院舉辦「資訊素養軟實力」跨域微學分工作坊,邀請《報導者》資深記者房慧真分享如何檢索與爬梳巨量資訊,以發掘平時可能遺漏的重要議題。房慧真指出,儘管沒有資訊專業的背景,仍能找出所需資訊,關鍵就在於是否有「好奇心」。

房慧真以自己調查撰寫林園一帶汙染的報導過程為例,表示高雄林園、大社、大林蒲一帶的污染眾所皆知,相關的報導屢見不鮮,導致大眾對於高雄石化的感知力逐漸趨於平淡,甚至到了習以為常的地步。在缺乏深度科學知識、不易進行田野調查的困境下,房慧真坦承當初撰寫專題報導時「真是心力交瘁」,但是好奇心幫助她在看似茫茫無盡的資料海中,找到了突破的窗口。

「與數據為伍的過程就像閱讀一本偵探小說,需要不斷解謎,才能發現箇中奧秘。」房慧真憶及在爬梳國營單位的公開財務資訊時,發覺事有蹊蹺;她將補助名單與團體名冊相互比對,一查後發現很多當地里長身兼多職,不但是民意代表,同時也是許多民間組織的理事長。房慧真提到,「斜槓」里長違法賄選事件層出不窮,他們與企業財團、民意代表相互掛勾、互謀利益。牢不可破的共犯結構,使得林園遲遲無法洗刷洗刷石化汙名;五花八門的補助名目、掩人耳目的基金會都假健康促進之名,行利益交換之實。

像是林園區中芸國小學生多來屬弱勢家庭或是新移民後代,沒有足夠的經濟背景,但校方的天文館卻設有價值不斐的星象儀器。房慧真查閱公開財務資訊後發現,原來國營企業直接補助校方回饋金,也透過白手套如鄉公所等組織,間接補助。

「一旦熬過辛苦的階段,成就感便油然而生。」房慧真在演講中也特別希望聽眾能思考環境的轉型正義,也提到反五輕運動。她說,地方環保運動通常要有足夠的自然資本才能成功,雖然高雄後勁缺乏了這項先決條件,卻有強大的人文資本,終能撐起這場長達25年的抗爭。

除了要培養洞察力解析龐大的資訊,擅長人物側寫的房慧真表示,學生也需要加強敘事力等論述技巧。她以時下火紅的《博恩夜夜秀 欸!礦業法》一集為例,主持人曾博恩及其團隊去蕪存菁,不僅保留了觀眾需要知道的背景知識,也將艱澀難懂的觀念轉化得更為平易近人。房慧真認為加強敘事能力不僅可套用在文字,影像上亦然,若學生可以好好說一個故事,溝通能力必更上層樓。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