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紀錄台灣生命故事 台語文創作展現在地溫度

發佈日期: 2019-12-31
【文學院/西灣學院提供】中山大學文學院與西灣學院基礎教育中心共同舉辦「台灣語文敘事工作坊」,以「台語文創作」為主題,規劃三場用台語文做為敘事養分與敘述媒介的創思分享會,分別邀請詞曲創作者王昭華、青年作家楊富閔、紀錄片導演莊益增等台灣語文創作者來跟學生分享他們在詞曲編寫、生命書寫、小說創作以及紀錄片攝製等各種創作領域中,如何善用台語文養分來敘說真實的生命情思、深刻記錄台灣土地的動人故事。

首場工作坊邀請著名詞曲創作者王昭華,她曾為電影《大佛普拉斯》主題曲〈有無〉填寫深具哲思的台語歌詞,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殊榮。王昭華帶著一大袋台文創作相關書籍、親手製作的講義手冊,以及一把吉他,與學生真誠分享「台文創作初步」。王昭華提及自己用台語創作的心路歷程,主要源自大學時期林強一系列台語創作歌曲的啟發,更重要的是,從小在屏東家鄉成長所吸收的台語文養分,讓她深刻體會,用最熟悉的母語書寫生命才能更真切地抒發情思。她用溫潤的嗓音讀念手作講義中以台語撰寫的生活散記,也隨興彈奏吉他演唱多首動人的創作歌曲,藉以傳達: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熟習用台語聊天、寫日記、唱歌、說故事,便能踏出台語文創作的關鍵第一步。

系列工作坊也邀請近年倍受矚目的年輕作家楊富閔,他所撰寫的小說《花甲男孩》生動展現台灣土地所滋養的鄉土故事,大受歡迎。楊富閔以「從小說《花甲男孩》到概念創作《故事書》」為題,詼諧風趣地跟大家分享他的文學啟蒙其實不是哪本厚重的文學經典理論,而是他自小在台南大內家鄉耳濡目染的鄉土風情,包括豬哥亮的脫口秀、曾祖母的生死經歷、以及他與阿嬤的日常對話,這些真實經驗才是滋長他精彩書寫的基礎養分。除了分享經驗,楊富閔也親切回應學生的熱烈提問,並對學生的台語文敘事腳本構思提出創作建議。

導演莊益增、顏蘭權曾為台灣土地拍攝了《無米樂》、《牽阮的手》等膾炙人口的紀錄片。莊益增分享他自九二一震災開始用影像記錄台灣土地的故事,拍攝、實查過程中也歷經諸多災難過後的人情傷痛,讓他一度不願再以影像紀錄觸碰土地傷痕,但後來順著對台灣人情的踏查與關懷,2005年以《無米樂》記錄菁寮鄉四位稻農的甘苦生命,2010年《牽阮的手》呈現田朝明醫師與田孟淑夫婦伴隨台灣自由民主發展而不斷推進的大愛。莊益增提到,拍攝過程蒐集了好幾千筆素材,如何從中摘取畫面、剪輯出流暢的影像敘事,無疑是最艱難的工程。針對學生提問「如何看待現在的台灣」,莊益增則反向鼓勵年輕人勇敢且有擔當地為台灣走出更美好的未來之路。

基礎教育中心主任杜佳倫表示,此次「台灣語文敘事工作坊」邀請三位台語文創作者現身說法,希望讓學生透過在地語言的自然敘事,深刻感受台灣語文的溫度,也啟發他們對這塊土地的反思,未來將繼續舉辦以南島語文、客家語文創作為主題的敘事工作坊。

西灣學院自2019年起開始舉辦諸多系列的跨域微學分工作坊,鼓勵學生在正規18週學期課程以外,也能藉由參與工作坊來學習有興趣的跨域課題、累積微學分。除了「台灣語文敘事工坊」,另有「以哲思跨域飛翔」、「斜槓時代跨域知能」、「你所不知的系所秘境」、「資訊素養軟實力」、「從台灣放眼世界」等系列工作坊,歡迎學生一起參與討論、探索多元的學習興趣。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