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日觀天象 天狗食日捕捉天文景觀

發佈日期: 2019-12-27
【校園記者謝凱淇採訪報導】台灣12月26日可見日偏食,中山大學圖書與資訊處和中山大學天文社合作,舉辦「日食及月食等天象與人類的關係」講座,邀請高雄市天文學會總幹事鍾佳憲到校分享,介紹日食成因、觀測方法和相關傳說,更帶學生實地觀測特殊天象,一同領略天文之美。

鍾佳憲說明,日食發生在太陽、月亮、地球三者位置接近一直線、也就是「朔」的時候,根據月球遮擋太陽面積的大小,可分為日全食、日環食、日偏食。他提到,其他國家平均每年會發生2次日食,台灣因為面積太小,大概4年才能看到一次。此次日食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能看到日環食,而台灣位於月球的半影區中,觀察到的食相是日偏食,尤其中山大學位於低緯度的高雄,相較於北部能觀測更大日面缺角,最大缺口面積可達37.88%。

鍾佳憲分享古今中外日食與人類的故事,他提到,關於日食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時任天文官的曦、和兩人沉湎酒色,漏報即將發生的日食,導致天下民心大亂,因而被震怒的君主斬首。鍾佳憲表示,古人大都視日食為不祥的預兆,認為災難將發生,其實從現代科學角度來說,日食發生時的確會使能見度、氣溫驟降,對於交通運輸、通信衛星或某些敏感的動植物也會造成影響,「倒也有幾分可信度」。

此次中山大學天文社提供濾光眼鏡及三台望遠鏡,由鍾佳憲和天文社員帶領學生觀測日偏食。天文社社長徐啟軒說,雖然平常社課以觀測星象為主,但碰到日食的機會十分難得,此次也成功透過望遠鏡拍出漂亮的日食照片。就讀音樂系大二的翁韵涵平時就對天文有興趣,對講師談到的日食小故事印象特別深刻,沒想到古代會有人因日食而死,覺得很特別,笑說「以後還想參加類似的講座!」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