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花甲男孩」作者現身中山 楊富閔:生活即文學

【校園記者鄭至娟採訪報導】電視影集「花甲男孩」獲獎連連,還被拍成電影。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與西灣學院合辦「台語文敘事工作坊」,邀請「花甲男孩」原創作者楊富閔分享創作起源。楊富閔出生於台南大內,成長在務農的大家庭中,透過觀察日常瑣事,他將風土民情的點滴記錄起來集結成書,直言「生活就是文學養分的來源」。

楊富閔表示,自己大學時才開始接觸寫作,從沒想過有天會出書。他憶及大一時因修習現代詩習作課而提筆練習,「起初真是超挫敗!」因要把滿溢的想法濃縮成兩三句話實在非常困難、讓他飽受衝擊;「若以分數量化成果,我的作品幾乎都沒被列入優選」。經歷好一段時間,他才領悟到讀中文系之於自己,就像是「奶油放到對的動物蛋糕上」般地恰如其分。楊富閔後來開始透過書寫記錄自己的生活,更因投稿文學獎開啟了絢爛的寫作之路。

楊富閔連結所學理論與生命故事,寫出了一本又一本的暢銷書。他提到,理論可以來自日常生活,敘事的方式則從「說故事」開始。成長於鄉村的他,寫作靈感來自生活周遭,全村的人都可能是他筆下的人物。楊富閔透過自己的詮釋和想像描述所見所聞,他強調,讀者若可從文章看出作者是誰,就表示寫作具有辨識度及特色;不過「外觀相同的房子,裡頭會有不同的故事」,藉由迥異的轉譯與認知,每個人表述都不盡相同。

楊富閔提到影響自己最深的人是曾祖母,「她就像是個生活的詩人」,兩人年紀相差超過80歲,黃髮鲐背之年所經歷的人、事超越年輕人想像。楊富閔回憶,與現代社會脫離的曾祖母,「經常用自己的方式刷存在感。」他憶及曾祖母常常故意將假牙遺忘在房子各個角落,然後再要求孫兒們去找她的假牙,藉此獲取家人的關注。這些超越年代、日常細微的家庭瑣事,都成了楊富閔寫作的靈感。

當文學創作被拍成影視作品,楊富閔坦言,那種感覺是很奇妙的,「因為作者成了觀眾」。此外,「花甲男孩」被拍成電視影集後聲名大噪,話題不斷,吸引更多人收看,也讓楊富閔的家人可以更瞭解他的小說內容,「看著自己作品貼近更多人,是一件很感動的事」。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