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看見「廢物」的價值 社會系舉辦國際循環經濟工作坊

發佈日期: 2019-12-20
讓垃圾變黃金,中山大學社會學系舉辦國際工作坊「邁向循環經濟」,循環經濟為全球新趨勢,期待透過改變對物質的態度解決環保問題,工作坊邀請英國創意藝術大學永續設計中心執行長Martin Charter與英國永續創新實驗室總監鄭一青專題演講。Charter認為,循環經濟的概念就是「把問題轉成機會,看到廢物的價值」。

「海洋塑膠污染的問題相當嚴重,魚網和魚繩最多可占海洋垃圾量的70%。」Charter關注環境議題已經30年,他認為廢棄漁網是很有價值的材料,可以回收再製成地毯、泳衣、滑板、辦公椅、鞋子及墊子等生活用品,甚至可以作為3D列印所需的材料。Charter指出,工業4.0時代需要一個新的基礎建設及循環資源的系統,並且民眾、企業與政府機關都要投入其中,目前部分大企業也追上循環經濟的風潮,並且扛起生產的責任。

Charter進一步舉例,知名品牌「飛利浦」更有效維修產品並重複使用產品材料、工具箱製造商「IFIXIT」則在網路推出教學影片,教消費者如何修理不同家用產品。為了讓消費者的重複購買,廠商在設計產品時會縮短使用期限,荷蘭為此拋磚引玉在2009年成立首間「修理咖啡館」,讓修復師與有需要修復物品的人聚在一起,不久後歐洲的修理咖啡館數量快速地增加,目前全球各地已成立1973間,根據調查平均修復率達63%,不僅減少垃圾量,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讓民眾省下荷包。循環經濟在校園是否可行?Charter舉出兩個例子,一為可以擴展建築物的功能,第二則是課程要含有「永續性」,永續性議題可以融入課表和校園活動,如校園廚餘處理和包裝減少都能作為課堂題目探討。

「資源更有效的利用不僅會帶來具體的環保效益,而也會幫歐洲公司省至6000億歐元,也增加GDP並創造就業機會。」鄭一青提到,歐洲2012年將近50%的廢棄物全被丟到在垃圾場,為了降低垃圾量,不僅歐洲各國政府提出對策,企業也加入響應。歐洲企業開始使用農業廢物或以纖維素製造與塑膠材料類似的食品包裝,例如英國普睿谷公司(PriestmanGoode)製造「可食用」便當盒,大大減少塑膠製品使用,成為外送業和航空公司最好的環保選擇,而清潔公司生物豆(Bio-Bean)則回收咖啡渣,並變成生物燃料;德國新創企業QMILK則回收過期牛奶轉製成布料,美國蘋果公司則回收電子產品的金屬廢料再製成金色的手機殼,日本建造公司Sekisui修理和重建客製化住宅,盡可能減少建築材料的使用量。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表示,循環經濟蔚為風潮,鼓勵學生將其概念融入生活,提升自己的能力參與永續性創新行動。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