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英交流Eye-opening 劇藝聯手換屋計畫探索新興藝術形式

【劇藝系提供】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聯手臺英當代表演藝術交流「換屋計畫」(Artists Home Swap)舉辦講座、工作坊、演出,今年換屋計畫以「棲居、遷移、作息」為主題,探討文化遷移中的微觀視角與日常練習,藉由演出與分享的方式與師生、民眾一起探索新興的表演藝術形式。

「換屋計畫」是以當代表演藝術為主的臺英交流計劃,今年由英國臨場藝術創作者Bettina Fung、Sam Reynolds,與臺灣藝術家原承伯、陳孝齊,共同與新北市永和區酸屋團隊合作,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駐地合作創作與交流。「換屋計畫」高雄系列活動計畫主持人、中山劇藝系助理教授何怡璉說明,此次藝術家南下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與師生民眾進行近距離的溝通、對話與交流,可藉由「臺英臨場藝術交流研究與創作實踐」講座瞭解臺灣、英國兩地的臨場藝術創作脈絡,以及歷屆參與「換屋計畫」的藝術家與計畫結束後的後續發展。何怡璉也提到,「文化遷移分享工作坊:酷兒表演以及表演性繪畫」除了藉由參與式塗鴉、遊走,展現從繪畫到身體移動的「表達性繪畫」概念,也透過「Cabaret」歌舞表演工作坊,在表情、走秀、眼神交流引導下展現自我情緒。

「棲居,遷移,日常作息」演出則分享英國藝術創作家Bettina Fung與Sam Reynolds在新北市永和區駐地創作的成果。活躍於倫敦酷兒表演社群的Sam Reynolds以所擅長的「Cabaret」開場,將選用的歌曲、歌詞編入演出中,設計一連串的聲音與動作。以二維、視覺、表演性繪畫為主、關注創作與時間和場域關聯的Bettina Fung則將一個月來在新北市所見,如水溝蓋、路燈、房屋、招牌等街景拓印在捲軸上,同時進行街道聲音的採集,在展場任意走動的觀眾彷佛成為表演者般,就像是藝術家所提倡的從點到線、從繪畫到身體移動的「表演性繪畫」。

何怡璉提到,此一演出分享正好呈現「表演的彈性」,打破人們對表演既定的框架。現場觀眾也回應,表演藝術不只是在戲院裡的「高大上」,也可以為日常生活帶來各種想像,日常所見同樣也能成為藝術的創作。現場參與的中山大學學生來自各系所,「Eye-opening!」學生多數表示過去並沒有看過英國表演藝術家的作品,也驚訝於不同文化所產生的意外火花與感動,此次看見藝術家對台灣的認識,也看見他們原處環境的文化。何怡璉表示,活動以近距離接觸方式,帶領學生瞭解「酷兒表演」、「表演性繪畫」等新興藝術議題,在社會實踐上的過程與如何發酵,希望為學生日後創作面向上的思考與選擇拓展國際交流與視野。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