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如何寫好新聞稿? 中山師生體驗記者日常

發佈日期: 2020-11-02
【校園記者黃婷容採訪報導】在資訊爆炸、閱聽人「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先描述重點的新聞稿撰寫技巧常能派上用場。中山大學西灣學院與秘書室公共事務組共同舉辦「兩工新聞報導人」跨域工作坊,透過循序漸進的理論建構與實作並行,讓師生合作參與,共同體驗記者產出即時新聞的歷程與新聞稿撰寫秘訣。

「找到一個特殊且重要的新聞點,是產出一則好新聞的關鍵。」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助理教授、前台視新聞主播林裕展,先以媒體理論建構新聞產生的成因,後輔以比報形式,呈現新聞寫作中不同面向的觀察與比較。林裕展提到,新聞產製的好壞,取決於事件切入點是否符合讀者需求。此外,撰寫新聞時,需使內容以具體化的形式表達,讓稿中文句得以言之有物且言簡意賅。

工作坊中,除了利用理論作為穩定媒體識讀的基石外,更讓學生實際規劃、體驗記者產出即時新聞的過程。公共事務組專業副理蘇郁涵帶領師生營造擬真訪談情境,並邀請師生上台「走位」,親身剖析攝影對象於不同隊形排列組合下,於圖片呈現中的差異,最終再利用「倒三角形」寫作模型即時撰寫新聞稿內容。

「平時養成五感觀察力,開拓更多觀察世界的面向與視角。」海洋科學系大一學生翁宜均於課後表示,平時接觸新聞報導的頻率不高,對於媒體理論其實十分陌生,但在參與跨域課程後,了解到新聞產製的過程及媒體識讀背後隱含的元素。而在實際新聞稿產過程出中,翁宜均發現,下一個好的「新聞標題」是最困難的!她苦笑地提到,組織架構一篇完整的文章已有難度,更遑論只能利用不到16個字作為標題。但翁宜均對此並不氣餒,她說,從練習中不斷培養五感觀察力,除了使她更能清晰地建構文字與影音的畫面外,更能開拓觀看世界的多元角度。

「學校大學部沒有傳播相關科系,若學生想要跨領域學習媒體傳播內容,學校可以提供什麼樣的資源?」西灣學院基礎教育中心主任杜佳倫指出,透過舉辦跨域工作坊,邀請不同領域專家授課,「開場由理論帶出動機,再藉由具有資深記者背景的講師,帶領學生產出實作的新聞成果」,不但能讓學生夠瞭解新聞的產製過程,更能利用不同媒介的角度,觀看大眾傳播對於社會的深刻影響。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