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咖啡產業新南向 教育部攜手中山大學率台青赴菲見習

為深化我國與東協及南亞國家的產業連結及人才交流,教育部菲律賓經貿產學資源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菲律賓國立大學碧瑤分校、本格特公立大學、Kape ti Uma(KTU)與Cordillera Green Network(CGN)等咖啡社會企業首次共同舉辦「2018年菲律賓咖啡產業實習計畫」,從全國各大專校院124名報名學生中,徵選出10名代表參與,為期15天的見習活動開啟台菲間在咖啡產業上的合作與互動。

本次實習活動提供國內對咖啡相關產業具高度熱誠的年輕學子赴菲見習的機會,深入探索菲律賓北部主要咖啡產地─柯迪勒(Cordillera)區域咖啡產業發展實況。內容包括瞭解菲律賓北部柯迪勒地區產業基礎知識、高山有機咖啡種植、咖啡基礎知識及加工、咖啡製作及品嚐及咖啡市場及社企經營操作等,參與成員其中不乏具有咖啡植栽病蟲害之研究、咖啡烘豆機設計、咖啡品牌經營、咖啡種植加工、及咖啡品質鑑定等實務經驗與能力的學生代表,令主辦單位十分驚艷,期待台菲年輕世代能透過「咖啡」互相串聯,為未來更多的交流扎下堅實基礎。

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蔡宏政教授強調,新南向政策如果真的要落實「以人為本」的交流,就必須把經貿投資建立在良善互利及永續合作的關係。咖啡種植有利水土保持,目前世界主流的精品咖啡也有賴於強大的知識經濟基礎;同時,由於菲國已是國際咖啡組織正式出口會員,更在2017年提出了< The Philippine Coffee Industry Roadmap 2017-2022>,預計在2022年將國內咖啡產量大幅提升。在這個基礎上,菲律賓的優質咖啡產出與台灣擅長的技術與周邊產業供應鏈,可以進行更緊密的連結;在未來第四波咖啡潮流中,是台灣年輕一代可以介入發揮的地方。藉由串聯雙邊咖啡經濟,將是促進跨文化、技術專業與人才國際交流的機會。

獲選參與本次見習活動、具有3年咖啡店工作經驗的中山大學企管系學生林怡廷指出,儘管自己在這個行業中才剛起步來,但若能使咖啡業者與產地之間有最直接的交流,不僅能掌握咖啡豆的來源,也能了解其背後的文化與故事,這將有利於業者與顧客之間的互動。來自清華大學並經營「雪燼咖啡」的學生郭奐均則提到,參與本次活動之前,他完全不知道菲律賓是個擁有將近300年咖啡種植歷史且為國際咖啡組織的正式會員。這次的咖啡產業實習讓團員們親自從咖啡樹的培育種植、照護技法、咖啡豆加工後製、品飲文化、市場行銷到產業永續發展的實際操作中獲得更深刻的想法。過程中,自己也試著將台灣與當地產業的個別優勢進行系統性的比較,找到雙方可以互補合作之處。郭奐均說,雖然活動全程都得說英文讓他很緊張,但透過直接的溝通交流,讓自己目前研發中的微波烘豆技術找到了突破的契機,有助於雙邊咖啡產業的共好發展。

教育部菲律賓經貿產學資源中心承辦人趙嘉榮表示,理解咖啡的全球生產鏈、利潤與分配,並將相關資訊反饋給消費者,將會是下一階段咖啡產業發展的焦點。這項活動從年輕世代關注的產業切入,藉此帶領他們開啟對東南亞國家有新的認識,也將台灣放入整個東協區域發展的思維中。中心將持續推動台菲產業鏈結與人才交流往來的工作,期望有機會能擴及至其他東協地區,並促成更多產業對接的可能性。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