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不只是體育 通識中心助理教授羅凱暘
發佈日期:
2011-12-15
談到教學方式,針對不同的課程,羅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模式,在桌球課中他重視學生間的「合作學習」與「運動教學模式」,強調每一位學生都要在課堂中參與活動。游泳教學部分他則認為理論跟動作缺一不可,因此雙管齊下。遇到對游泳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他採鼓勵方式,並且為他們加開額外練習時間。
針對熱愛桌球的同學,羅老師用俏皮的譬喻:練球就像在家苦練蹲馬步等基本功,而比賽就像找人過招比劃;但不能光只有練習或比賽,只練基本功無法體會臨場感與學習隨機應變的能力,若只靠比賽較勁,桌球的進步也有限,因此須交互進行,才能精進。談到游泳,對於害怕下水的同學,他提醒要找出自己的恐懼,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再進一步調整心態與修正動作,如此一來學會游泳並非難事。
面對國中、小的體育教學,羅老師認為部分課程流於活動化,他表示每一個課程背後都有目的,活動是增加課程的趣味性,不應流於活動化而失去了原先的教學目的。不僅如此,羅凱暘老師也認為體育不只能鍛鍊身體,在跟對手來往互動的同時,面對持續變動的局面的過程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羅凱暘老師表示來到中山後初次接觸到潛水,這讓他相當感興趣,未來想進一步嘗試看看。對羅老師而言,體育不僅單純應用於學術與教學,他表示,早期練中長跑的自己,面對漫長的跑程,他會在心裡勉勵自己「撐過去就結束了」,而今,這種信念也讓他在人生中渡過許多難題,對他而言,體育不單單只是體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