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兼顧家庭與實驗室 中山大學挺科研女力

背負家庭、研究與教學等多重壓力,女性科學家猶如蠟燭多頭燒,如何兼顧或從中取得平衡?國立中山大學與國家實驗研究院9月8日共同舉辦「女性科學家交流工作坊暨科普活動」,邀請多位在科研領域表現優異的女性學術工作者,分享「職涯歷程規劃」和「工作與個人的時間分配」。主辦單位特地結合科普玩具實作,讓身兼母職的女性科學家可以短暫「托兒」,心無旁鶩地討論交流。

根據科技部最新調查顯示,在高等教育部門研究人員中,女性占33%,但申請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的女性僅占24%,科研領域仍有許多具發展空間的女性人才;值得關注的是,女性因不同階段的生活困境,不斷從研究領域流失,造成女性進入科學領域研究的管漏現象(leaky pipeline)。高達七成的女性研究人員表示需要花時間照顧小孩、父母和其他家人;當女性研究人員被問到「在工作上最希望得到的協助」時,排名第一的答案正是「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超過一半的女性研究人員渴望能獲得幫助。

本次與會的女性學術工作者也不約而同提到,在台灣社會,女性往往需要承擔更多家庭照顧的責任,使得女性的職涯受到衝擊,特別是年輕的女性科學家,在面對「家庭」與「實驗室」時,時常兩面為難或自責兩樣都做不好;更甚者,只能選擇放棄研究或升等以求顧全家庭。擔任引言人的中山大學副校長蔡秀芬以自身經驗建議年輕的女性學術工作者,盡量讓每日生活成為一套SOP,因為「規律等於效率」。育有一女的她也分享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例如讓孩子了解母親在做什麼、讓孩子有事做;至於與另一半的相處方面,蔡副校長也強調女性科學家若要持續在科研領域中發揮,家庭的支持非常重要,她幽默地提醒女性「在家盡量不要太精明」,先生若做家事就要稱讚,「這樣他才會繼續做下去」。

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蔡美智則呼籲女性研究人員培養「專注力」,思考每個職涯階段的先後順序,然後「勇敢說不!」她強調,每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做了這個就無法做那個,專注在目前最要緊的事情上才能「集中火力、有所成就」。蔡教授也建議,必要時用金錢買時間,換取更多彈性空間。

本次「女性科學家交流工作坊暨科普活動」引言人包括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陳孟仙,與談人則包括成功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詹寶珠、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周蓮香、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教授兼研發長蔡美玲及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蔡麗玲。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周建和則帶領孩童一起動手做科學玩具,包括斜坡機器人和翻滾重心玩具等,寓教於樂。

本活動協辦單位為國立中山大學女性教師聯誼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Adept-實驗室(ㄚ達實驗室)、高雄市街頭物理科普學會、街頭物理工作室及高雄市勝利創客基地。
發佈日期: 2018-09-10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