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防空洞看戲 中山大學打造沉浸式劇場
來防空洞裡看戲,體驗沉浸式劇場營造出的奇幻!在國立中山大學邊緣社區認同再造計畫的支持下,中山藝術管理碩士班師生與HPS舞蹈劇場攜手合作,自1月5日至7日,在西子灣的秘境防空洞內,聯手打造沉浸式劇場《遊》,邀民眾感受不同於傳統劇場的氛圍。
「這是台灣首次有劇場在真實防空洞中演出!」中山大學劇藝系副教授謝榮峰表示,不同於一般傳統劇場讓觀眾坐在觀眾席上,沉浸式劇場(Immersive Theater)利用演出時建築本身的特性,使觀眾可以在劇場內自由行動,近距離與演員互動。本次團隊在2017小西灣藝穗中特別以藝術節應有的自製節目的概念,在西子灣防空洞內演出,利用西子灣防空洞封閉幽暗的特性,搭配舞台設計,柔光、剪影、稻草等元素,營造出遊走星球的奇幻感,打破劇場第四面牆,讓觀眾用自己的角度重新發掘故事。
謝榮峰指出,選擇在防空洞內製作沉浸式劇場,源自於團隊成員近日在國外藝文機構實習期間接觸這類型劇場的反芻,另一方面,也從剛結束的西子灣防空洞活化計畫中得來對歷史建築空間的想像。本次團隊與舞蹈劇場合作,以跨域方式嘗試製作新型態劇場,特別選在文史空間中於西子灣秘境的防空洞內,打造這台灣少見的劇場體驗,更凸顯團隊的實驗精神。
本次劇碼《遊》以法國經典《小王子》作為故事軸心,探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腳本《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里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敘述來自外星球的的主角小王子,離開自己的星球,遊歷宇宙探險尋求友情、真愛與自我的過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碩士班學生席正薇,也是這次演出的製作人兼導演提到,此次挑選沈浸式劇場作為《遊》的呈現方式,一方面能夠利用防空洞的場域特殊性,打造完美的時空幻覺,劇情也以小王子離開星球後探索自我的思考為主軸;此外,現代舞的肢體呈現遠比台詞更能精準掌握角色之間的情感。不過,將台詞幻化為舞蹈確實有難度,在文本上,編劇必須與舞者共同創作出「小王子離開星球之後」每個角色的心境轉換,這些都是原著上沒有的。
HPS藝術總監謝佩珊提及,《遊》將戲劇與舞蹈融合,但一般來說,舞者並不習慣在舞蹈中擁有角色性格,在故事主線之外的時間必須依照角色即興發揮真的很不容易。此次合作對於雙方來說都是難得的劇場體驗,也希望觀眾進來觀看之後,能夠顛覆對傳統劇場的想像,在遊歷的過程中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