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山辦第25屆證券暨金融市研討會 圓滿落幕

【財管系提供】第25屆證券暨金融市場理論與實務研討會(The 25th Conference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Securities and Financial,SFM)日前於中山大學圓滿落幕,由本校財務管理學系舉辦,馬黛教授擔任大會主席。本屆大會特別邀請到兩位重量級財金界傑出教授蒞臨演講,分享近日受到全球關注的議題—金融科技和財務行為。一位是臺大廖世偉副教授,其講題為「Blockchain in the World of FinTech, InsurTech and RegTech」,另一位則是美國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的講座教授David L. Yermack,他的演講題目為「The Initial Coin Offering Frenzy of 2017」。

由於電腦運算科技及網路的發達,區塊鏈改變了商品與服務的提供方式,對於金融領域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廖世偉教授以區塊鏈的重要性作為開場,使與會嘉賓與時俱進,對於區塊鏈技術與實務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區塊鏈是結合網際網路以及資料庫技術的廣泛運用,然而網際網路的發展已久,資料庫在金融業的運用也相當廣泛,究竟區塊鏈與之有何不同? 廖教授強調,區塊鏈的重點是提供信用,可被視為一個被賦予提供「信任」機制的機器。傳統的交易透過銀行,而區塊鏈強調以密碼認證,不須具公信力的第三人,區塊鏈即扮演公信力的角色,它具有共同帳本的特性,強調交易及清算的功能。

David Yermack教授則分享近日非常受到矚目的議題─虛擬經濟和代幣制度的崛起和影響。教授開場便提到,綜觀人類的歷史,代幣制度遠從西元前200年就有類似的紀錄及蹤跡,而虛擬貨幣則源自網路線上遊戲;不同於網路世界,目前最具有話題性的比特幣和以太幣,不僅能在虛擬世界使用,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甚至比一般的法定貨幣還要高,且具備攜帶方便以及不受稅法約束等介於灰色地帶的優點。教授引導討論幾則實際發生在人們生活周遭的案例,最後也提及公開虛擬幣首次發行以及一般股票公開首次發行的異同處,讓與會大眾能更清楚了解到,代幣制之所以會竄紅,原因在於其降低了資訊不對稱,使得社會大眾會更踴躍參與這樣一個群眾集資交易的方式,這也間接促使了以太坊等區塊鏈的崛起,並強調區塊鏈有越來越需要受到正視的趨勢,也正呼應廖世偉教授所說的區塊鏈主題。

本屆大會的另一重頭戲則是綜合座談「財金商管教育如何因應Fintech之影響?」及臺灣證券交易所的三個專題發表。綜合座談由馬黛教授擔任主持及引言人,主題為「財金商管教育如何因應Fintech之影響?」,並邀請到國內重點大學財金學者與金融科技相關之專家擔任與談人,分別為政大林士貴教授、清大林哲群教授、高科大林楚雄教授、交大戴天時教授、成大顏盟峯副教授、中山王昭文教授、臺灣金融科技公司詹雅慧顧問,共同探索財金議題教育結構,以促進金融科技在國內教育與財金產業的應用與發展。
Fintech對於金融產業界的影響已隨處可見,對於財金領域學生而言,自是不可小覷的變化,因此在Fintech議題上如何跟隨甚至引領潮流,已是財金商管教育圈中的重要議題。

本次綜合座談主要探討財金管教育如何因應FINTECH之影響,由本研討會召集人馬黛教授擔任主持人,馬教授在引言中提出以11國71所大學所做的各國Fintech教育數據顯示,就比率而言,Fintech教育以美國、台灣、英國的普及性是較高,學制部分則是集中在商管碩士學位。若以台灣相較於世界各國做比較,台灣 Fintech教育對於區域鏈的課程較少,學制部分則是以碩士為主。交通大學的戴天時主任以及成功顏盟峯教授認為,跨領域很重要,然而不同領域的特有文化不同是一大難處。舉例而言,資訊工程領域的專業人才與財金領域的使用語言不盡相同,該如何培養跨領域的溝通才是目前應考量的當務之急。

歷經了四分之一世紀的SFM研討會,在國際間及台灣的財金學界都位居重要的地位,每年來自國內外重量級的學者近2百人與會,除在台灣提供財金相關領域的專業學術交流平台,更能讓全球人士認識台灣。對學生而言,能夠聽見大師級學者的演講,猶如置身於國際般殿堂,獲得啟發外也能更加掌握未來論文的方向。不僅如此,SFM同時也是校友回娘家的最佳時機,畢業後在職場上有著優異表現的財金管理界學長姐們,也藉此機會返校回饋交流。

(公共事務組編修)
發佈日期: 2018-01-02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