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全球變遷先驅 世界近海二氧化碳與海氣交換-海科系陳鎮東教授

陳鎮東 Chen-Tung Arthur Chen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
學術專長:海洋化學、環境污染、水化學、全球變遷 (含古氣候學) 、海水營養鹽及碳化學、海洋酸化

世界近海二氧化碳與海氣交換
(Air–sea exchanges of CO2 in the world's coastal seas; Biogeosciences, 10, 6509-6544, doi:10.5194/bg-10-6509-2013, 2013.)

陳教授40餘年來研究海洋碳化學,足跡遍及三大洋及白令海、黃海、東海、南海、西菲律海、地中海及威得海,並親赴亞馬遜河、黃河、長江、閩江、九龍江、韓江、珠江、紅河、湄公河、湄南河、薩爾溫江、依洛瓦底江、梭羅河及數十條東南亞河川採樣,累積之數據足以完成一篇描述全球邊緣海及河口碳通量之論文,並於生物地球化學界首屈一指之期刊發表,足以提昇我國碳化學及全球氣候變遷研究之國際知名度。

當全球化議題尚未被世界所關注時,陳鎮東教授即以二氧化碳為核心,連結全球化的環境變遷問題。近幾年,當二氧化碳與全球變遷問題浮上檯面,成為關注焦點,陳鎮東教授早期即投入研究的先見之明,領先了眾多學者,帶給學術界彌足珍貴的研究成果,也在此領域中獲得舉足輕重的地位。

多年來,陳鎮東教授將研究資源主要投注於東海、南海的碳化學研究,證實了東海的營養鹽來自於黑潮水,也是學術界首度提出黑潮水中層水為最重要來源的學者,層水所提供的營養鹽是長江的數倍,尤其是海洋生物成長中最不可或缺的磷。陳鎮東教授甚至發現,東海大陸棚中黑潮水的層水來自於南海,因此東海的漁獲量與三峽大壩供給給海洋的出水量息息相關,這些研究顯示的不僅僅是人類活動與自然資源的相關性,在經濟層面亦影響重大。陳鎮東教授隨後也主持了「南海碳循環」的大型計劃,結合國內與南海周邊國家的資源及努力,提供給海洋學界深遠的影響,總結了海洋學界20年來對「全球化」為二洋化碳之「源」或是「匯」的爭論,明確指出大陸棚為二氧化碳之匯,而河口則是源。

陳鎮東教授對於全球變遷、環境污染的相關研究,都能提供我們更有佐證意義的數據,了解人類活動應該堅守的原則,以保護我們珍貴的海洋及環境資源。陳鎮東教授甚至主持有關核能發電及蘭嶼貯存場附近海域的生態調查,以及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整體環境資源管理評估-海域生態調查等相關研究,可看出他對於各項人類活動帶給環境影響的關心,藉由陳鎮東教授多年用心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在追求利益與環境保護之中取得最佳的平衡點。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