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余光中教授返校分享赴陸見聞 下學期歸隊

中山大學文學院每個月定期舉辦文學院教師聯誼活動,十一月份特別邀請剛結束大陸行程的外文系榮譽退休教授余光中分享北大駐校見聞,余光中老師幽默又富涵學養的分享引人入勝,文學院教師同仁紛紛化身學生乖乖聽講。

余光中教授提到,今年九月起離開台灣赴陸兩個月,除了受邀擔任北京大學駐校詩人,也「下江南」,接連至無錫、惠山、長州、江陰、泉州、杭州、開平、紹興、長興等地,受活動邀約寫詩、朗誦、剪綵等。余光中老師提起,到中山大學27年來從未停過課,每每星期四出國,星期二回台灣,「一星期只能出動六天」,此次行程讓他首度停了一個學期的課,不過「過完年我就歸隊了」。

余教授說明,其實此次「也不是第一次去北大」,余教授早在1947年時考取北京大學,但「津浦路伸出三千里的鐵臂歡迎我去北方,母親伸兩尺半的手臂挽住了我。」余教授回想,如果去了北方,這一生恐怕完全改觀, 「這次以錄取生的身分去」,余光中老師說,大陸開放起常去交流,從一年一次到一年三次、五六次,現在大概去過150次以上。人稱鄉愁詩人的余教授不好意思再寫鄉愁,「現在改寫返鄉」。

此次北京大學安排余光中教授進行三場演講,分別以「詩與音樂」、「旅行與文化」、「當中文遇見英文兼論翻譯」為題,此外也加上余教授翻譯王爾德《不可兒戲》的戲劇賞析。演講上,余教授當場朗誦,從現代詩、英文詩到古詩吟唱,北大學生感到十分新奇,「他們中文系的學生說『我們從來都不會吟,老師也不會』」。

除了北大校園活動,余光中教授也走訪梁啟超故居及頤和園,對於故居不復舊時感慨萬分,也好奇王國維投昆明湖而亡。此外,余教授夫婦也首次踏上抗戰第一槍的盧溝橋,由於余光中老師和范我存師母都曾經歷戰亂時期,意義重大,「絕對是要寫遊記和詩的地方」。余教授也至江南一帶,至母親故鄉常州、父親故鄉泉州,在常州時,接受五所高校加一所工業學院邀請,「像是蘇秦張儀配六國相印」。

余教授說明,大陸民眾不能在公開媒體上批評制度,但私下聚會可以談論,余教授提到,現代大陸民眾普遍對物質生活感到滿意,但對政治不滿,因此他認為為了因應現實,改革要加快。余教授說,自己在北大的第一個演講要朗誦詩作,「當時考慮再三」,因為詩中內容對現實批評,在反文革時期寫下,「但學生反應很不錯」。

余光中老師此次在杭州度過84歲生日,九九重陽日共十多位詩人聚在拱宸橋頭咖啡館,由古琴家高醒華操琴、詩人舒羽彈古箏,眾詩人輪番誦詩。此次余教授也應邀為西湖十景之一的斷橋殘雪寫詩,另也寫下兩首桂花詩。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