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00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從公共參與到作育英才─社會學系萬毓澤助理教授

發佈日期: 2011-11-19
萬毓澤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社會所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所)。萬毓澤老師大學就讀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研究所卻選擇唸社會學,他說:「高中時對文學跟社會科學都很有興趣,後來大學選擇唸文學,但卻覺得內心有很多疑問無法解決。」這是他後來轉而研究社會學的原因。

萬毓澤老師從大學開始就常參與學生運動與社會運動。例如2001年台大的「舟山路事件」,當時因台大校方對舟山路實施機車管制,引發大批學生不滿,台大校內多個學生社團組成「舟山路權行動聯盟」,在校內展開連署,針對台大校方的封道決策提出抗議。該事件延燒數個月,是台大史上大規模的學生運動之一。除了校園議題外,萬毓澤老師對勞工、環境等問題也多有接觸,並參與了部分社會運動團體的運作。

因為自己有許多公共參與的經驗,萬老師很贊同學生接觸社會運動,他認為,不會勉強學生投入,但身為社會學系、或社會科學院的學生,對於公共議題應該有一定程度的關心。但身為學生的我們,平時要以何種管道去關注社會議題呢?萬老師表示,不能夠只看電視或是報紙新聞,因為大眾媒體往往無法呈現事情的全貌。想有更客觀全面的意見,閱讀小眾媒體或獨立媒體(例如苦勞網)是比較好的選擇。此外,參加NGO、社運團體舉辦的座談、演講,甚至參加街頭活動,都是關心公共議題的方式。

萬毓澤老師認為,社會科學是一種分析社會的工具,今年他以「民主的民主化:社會理論與政治社會學的探索」為題榮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將深入研究各國的民主創新經驗(例如巴西的參與式預算),並與台灣的經驗對話,希望有朝一日台灣也能循其腳步,徹底的民主化,而所謂徹底的民主化是指「所有受到政策影響的人皆能影響政策」。

就目前台灣公民對政治越趨冷漠的情況,萬老師也有一番見解,他說:「你可以不管政治,但政治一定會來管你。」因為幾乎所有重大的公共議題、政策(例如就業政策、環境政策)皆與自己息息相關,所以若置身事外,屆時損害的也是自己的權益。對於剛擁有投票權的年輕學子們他也有建議:「先不要急著決定自己要投票給誰,也不要盲目的跟隨藍綠,應去思考他們代表的意識形態與過去的政治表現,了解你的投票對象之後,再做決定。」

面對社會議題如此嚴肅,私底下的他卻非常風趣,與學生非常親近,甚至還會與網友一起去唱KTV,他說:「其實我沒有比你們大多少歲,我還常用PTT耶!」對萬老師而言,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把教書這個本分做好,他認為社會學系的學生對社會議題應有相當程度的敏感,他的研究生大多先自行摸索,找到有興趣的題目之後再與他討論。但對外系的學生,萬老師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去誘導,盡量從生活化的例子出發,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

最後,萬毓澤老師也十分感謝中山大學校方對社會學系的支持。中山大學是南台灣第一所創立社會學系的國立大學,意義重大。萬老師期許教育出的學生對社會議題都有自己的見地,能在畢業後對台灣公民社會的發展產生正面的影響。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