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00學年度校務發展諮詢會議

發佈日期: 2012-01-15
國立中山大學3日舉行100學年度校務發展諮詢會議,邀請劉維琪、劉兆漢、廖一久、黃榮村、彭旭明、張進福、吳茂昆、李壬癸、王惠鈞、王汎森等諮詢委員,為中山大學接下來的校務規劃提出建議。

此次校務諮詢發展會議由校內一級學術行政主管、講座教授、系所主管、研究中心或研究群主持人參與,交流時間及綜合座談委員們紛紛提出意見供中山大學作為參考。楊弘敦校長一一介紹各位委員後笑說,大家可能每次來到國際會議廳都有一種被檢視的緊張感,每次都要拼命講自己的優點,不過今天大家可以放輕鬆,缺點被看到也沒關係,因為委員們就是要來給中山大學意見參考的。

校務概況簡報首先由翁金輅學術副校長進行第二期頂大計畫後續執行及臺灣綜合大學系統報告,緊接著由張玉山主任秘書針對2010年至2014年進行五年發展計畫報告,交流時間多位委員也提出不少意見。下午時間,分組安排委員們參訪海洋、生醫領域;人文、社會、管理領域及自然、工程領域,分別由各領域計畫主持人簡報,並進行實地探訪。

交流座談中,多位委員對於中山大學選擇UCSD作為標竿學校有所疑問,但也有委員給予肯定,大多數委員認為,UCSD規模遠大於中山,若以此為目標,恐怕很難達成。高教評鑑中心董事長,同時也是中山大學前校長劉維琪提到,學校將UCSD當做標竿,當初並不是用排名作為指標,而是社會關懷、對政府等作為使命,從此角度看來,「中山大學是相當有機會的」。楊弘敦校長說明,UCSD排名大約三十多名,最重要是看重他們只有短短五十年的歷史,是美國最年輕最好的學校,這點是中山要學習的發展策略,「就像UCSD如何在柏克萊及UCLA中發展自己特色」,中山目前不可能追求指標,純量的比較上是有難度的,但是我們可以以百分比來追求。

此外,委員也提出對臺灣綜合大學的看法,建議臺灣綜合大學可以考慮更多面向,例如合作對象及地域關係,發展策略等等,張進福委員提到,資源共享是理想,但是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利益與掙扎,如何1+1+1+1大於4,學院之間的合作在校長的統合下比較容易,但是大學間的統合是有相當困難的;王惠鈞委員則提到在中山的第二校區部分,經費部分要如何開發與利用是要好好考慮的,或許可以利用4校聯盟的機會討論看看。

也有委員就根本性的學校特色問題加以探討,劉兆漢委員提到,他在1980年時,在中山建校時已經開始幫忙,所以對於中山的發展也相當注意,近年來看到中山逐漸發展自我特色。劉兆漢委員提到,教育部多將中山的特色當做海洋發展的學校,這件事情是相當不錯的。中山應該藉此機會利用已經建立的名聲可以跟海洋相關的領域進行重要特色,他說明,中山已經具有這方面的優勢了,雖然做的不錯,但還是不夠,現在是海洋化學、海洋生物領域,希望漸漸走向海洋物質、生醫方面。劉兆漢委員也建議,在學校的其他領域,可以一起配合或加強這方面的特色。其他學院在做自己的領域研究時,如果能夠將部分的資源一起幫助海洋特色的發展會更好。如海洋文化、海岸城市、海洋經濟等特色,甚至於海洋工程、風能等。這些當面都與海洋有關,如果中山大學能夠將這些部分加入發展方向中,如此可以發展出真正的特色。

高教評鑑中心董事長,同時也是中山大學前校長劉維琪表示,自己長時間關心許多大學,覺得中山大學的發展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有許多環境變化,但是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有所成果。劉維琪委員提到,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山整合,將教學、研究、服務與社會關懷進行整合,使得學生學習、老師研究能夠跟社會、產業一起結合。如此一來,教學研究才會更有生命力,劉委員認為,現在中山走向對的方向。劉維琪委員提到,好的大學是由三種人組成:教師、學生、行政人員。教師有相當好的系統、學生部分也有好的篩選制度,行政人員對學校的貢獻也是相當大的,人數減少但是做的事情卻增加。許多退休行政人員也相當優秀,新的人員也希望對學校有表現機會。在學校裡面,可以在未來對於行政人員的專業能夠有更好的機制,因此他建議學校應該讓學校的行政人員進行國際交流,或到其他的大學觀摩,將行政的力量與學生、教師做整合。

楊弘敦校長提到,多位委員們分別擔任過校長、教育部長、國科會主委等,對於大學概況及高教發展都有深切了解及體會,相信能從不一樣的高度來看中山大學的發展。今日校務發展諮詢內容,除了現場與大家交流之外,未來將會請委員提供書面資料,讓中山作為改進的參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