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勉勵中山學子成為T型人才,多面向發展-海工系陸曉筠老師

【校園記者王馨慧採訪報導】以雙主修身分,畢業於本校海資系、海工系的陸曉筠,曾與合作團隊以規畫「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榮獲「美國景觀建築師協會」規劃類首獎,以及帶領團隊參與「新世代貨櫃港競圖」得到優勝佳績等,陸曉筠以諸多優越表現,榮獲本校102學年度傑出校友得主,不僅如此,現任海工系助理教授的她,同時也是101學年度教學傑出獎得主,集研究、教學於一身。

身為102學年度傑出校友得主,陸曉筠對得獎表示訝異、驚喜,她提到:因為同期競爭者多,而自己畢業年資並不長,因此「很榮幸,也很感謝學校給我這個機會」,而她同時表示,希望能將自身經驗傳承給中山學弟妹,「給他們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回顧就讀中山的歷程,陸曉筠提到:高中時期,因為參與中山海環系所舉辦的海環營,第一次來到中山,「那時候,就覺得我要填這所學校」,而她一開始就讀海資系,但因為「不太敢殺生」,在老師建議下,同時涉獵海環系(現為海工系),「很感謝海工系這邊老師的協助,順利地兩個學位都有拿到。」

談到四面環海的台灣,陸曉筠提到:「我們是一個海洋的國家」,可是在生長環境中,除了游泳,台灣人極少接觸海洋,當時她感慨:「我們這麼接近海,為什麼不能做一些幫助海洋資源的事?」而在接觸海環營的機緣下,發覺「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於是秉持著保護海洋環境的心態,陸曉筠毅然投身這項領域的研究與教學之中。聊到教育,陸曉筠笑著說:自小並沒有考慮當老師,但後來因為「覺得台灣的環境需要很多人付出」,與其一個人在業界打拼,「不如培訓出一些可以和我一起奮鬥的孩子。」

目前擔任海工系助理教授的陸曉筠,同時也是101學年度本校唯一榮獲教學傑出獎的老師,除了在專業領域的指導,陸曉筠鼓勵學生多方嘗試,兼顧理論與實務,「不管是做專題也好,或者是課程裡的project也好。」她對學生強調:進到環境中實際操作與體會,「你才會知道你在學什麼」,單純待在教室、研究室中,「永遠看到的都是書上的東西」,一切紙上談兵。不只如此,陸曉筠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增廣自己的T型面向」,藉由修習不同科系的課程,「你會發現不同領域,可能可以跟你的領域做結合,或者你會發現自己的興趣在不同面向。」陸曉筠希望學生能自我定位清晰,同時接觸多元領域,成為T型人才。

從中山畢業到任職中山,陸曉筠提到「地理環境會造就人的個性」,她表示中山學生個性相對純樸,而環山面海的地理,造就心境的廣闊與平實,但她提醒:可能因為環境、生活太過舒適,「我覺得中山的孩子欠缺競爭力」,她呼籲中山學弟妹:「該要去爭取的事情,或是該要去展現自己能力的時候,不要害羞把自己最好的那面展現出來。」陸曉筠接著鼓勵參與社團,同時,提醒學弟妹善用中山所提供的資源,「享受你的環境,發揮你的能力。」

在推動環境議題,免不了會遇到困難,而陸曉筠大方分享自己面對挫折的解決方式。她表示,因為求學時期遇見的一位老師,改變了她處理難題的態度,她轉述當時老師說的話:「如果你不發聲,就永遠沒有人發聲;如果你發聲,即便只有很小的力量,可是慢慢地,一個人相信你、兩個人相信你,那個力量會愈來愈大。」因此,至今她仍堅信:「只要不斷發聲,聲音總有一天會累積起來。」她也期待,有一天能藉由研究與教育,進而影響政策,保護台灣環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