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真的假不了 假訊息與數位素養工作坊:事實不等於真相

【西灣學院提供】隨著科技進步,資訊獲取愈發唾手可得,然而身處資訊爆炸的年代,卻也經常使人無法分辨訊息真偽,導致謠言漫天飛舞,真相不明不暗。西灣學院基礎教育中心邀請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媒體素養教育工作者陳柏頤擔任工作坊講師,從假訊息的事實查核到工具使用,帶領師生進入真相的世界。

胡元輝首先以數則Covid-19相關網路文字串測試訊息真偽敏感程度,說明假訊息如何影響社會運作造成對立,為何在國外會被稱之為「hate speech」(仇恨言論)。他也帶領參與學員分析假訊息的傳播方式,如新聞媒體、Dcard、PTT等網路論壇,甚至搜尋引擎上常常出現的「內容農場」,都有可能成為傳播假訊息的節點。胡元輝提到,正因日常生活被各種資訊轟炸,作為新世代公民,最需具備的就是辨別訊息真偽、追根究柢的能力,他也介紹了「國際事實查核網絡 (IFCN)」、「MyGoPen &蘭姆酒吐司& Cofacts」、「打假特攻隊」等事實查核平台,並提醒師生,在接收新訊息之前,都應該先停一停、想一想:人、事、時、地、物的邏輯正確性是否足以使人信服,才不會被排山倒海而來的資訊操弄。

陳柏頤則補充,查核事實的六種方法就是檢查訊息的「標題、來源、格式、影像、時地、證據」,閱聽人應仔細觀察訊息是否駭人聽聞、語用是否正確,照片是否為合成影像等,這些方法的五個要素則為「Who、What、When、Where、Why、How」,也要注意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與附圖的光影角度變化是否吻合。除此之外,他也進一步教導參與學生動手實作如何運用垂手可得的「以圖搜圖」工具判別訊息,如「Google reverse image search」、「TinEye」、「Yandex」等搜圖網站,因演算法或資料庫的差異,可以從中交叉比對資訊中圖片的原始出處,若加入地點因素,也可搭配Google map尋找事發地點進行比對,進而確認網路流傳圖、梗圖、新聞配圖是否為真。

針對學生提問臺灣事實查核機構面臨境外資訊戰的應對方式,胡元輝表示,一般而言民主國家對於言論內容方面的審查較少,較常直接揭露對方有何作為,另則扶植優質新聞業者或各資訊平台與資安、國安單位合作,而當查核機構發現有不明來由的攻勢,會向各媒體發出警訊,避免播送假訊息誤導民眾。

胡元輝最後強調,提升閱聽人公民素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事實是建構真相的基礎,但事實不等於真相,人要永遠保持謙虛的心情去了解事件的真相,進而讓大眾擁有更安心、安全且良善的生活環境。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