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打動人心是關鍵 大象體操張凱婷分享樂團經驗

發佈日期: 2021-06-10
【資深校園記者葉子豪採訪報導】以數字搖滾、貝斯為主樂器名揚海外的台灣知名樂團「大象體操」貝斯手張凱婷,應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青少年、流行文化與社會」王啟仲老師邀請,分享台灣青年的樂團實作經驗。張凱婷從自身樂團經驗出發,認為在錄音技術、編曲門檻降低的現代,DIY搖滾音樂中的靈魂更加重要,因為樂迷對新樂團的音樂品質並不苛求,但有沒有打動聽眾的心就十分重要。

「音樂沒有所謂的標準,只有個人的喜不喜歡。」張凱婷以最近爆紅的《走建國路回家但後座少ㄌ泥》歌曲為例表示,雖然該首歌曲的錄音、和弦簡單,歌詞也看似未經雕琢,卻唱出真摯的情感,成功引起許多人心中「暈船」情緒的共鳴。張凱婷再以自身樂團的歌曲為例指出,儘管自己已投入大量心力編排貝斯的樂曲,但仍有人會問「請問這是水晶音樂嗎?」由此,張凱婷認為,對音樂創作來說,歌曲本身的靈魂有沒有打動人心最重要,創作者不必太執著於設備器材。

社會系畢業的謝凱婷如何看待搖滾樂團成名後的心境變化?張凱婷認為,搖滾樂雖然從次文化誕生,但卻擁有想被主流接受的慾望。她以認識的龐克樂團為例表示,該樂團自從成功商業化後,團員便開始對自我價值展開拉扯與審視,她認為,音樂創作是表達自我情緒的一種方式,一旦精神價值改變,創作的情緒也會跟著不同。她認為轉型最成功的樂團是五月天,既不放棄原本的路線,但又讓音樂創作的類型變得多元,從一開始的憤怒、悲傷、懷念再到幸福等,都可看出五月天在轉型過程中的心境變化。

有學生提問,台灣常推出音樂祭,這對獨立音樂來說,是崛起的喜訊,還是泡沫化的徵兆?張凱婷表示,從樂團專場的買票人數來看,台灣聽小眾音樂的人有增多的趨勢。她也指出,由企業、政府主辦的免費音樂祭過多,是不好的現象,可能會導致大眾對免費的表演習以為常,進而降低願意花錢支持樂團的意願。有樂團為此在音樂祭現場,與樂迷溝通「專場演出一定比在音樂祭的演出更精彩」,藉此做出市場區隔。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