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所提供】國立中山大學公民社會與民主創新共學計畫攜手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舉辦「女村里長結盟共學系列」活動,由公事所教授彭渰雯帶隊,前往苗栗苑裡鎮見學交流。此次活動除了聚集多名不同縣市的女里長和中山大學師生,一起走讀苑裡老街、老店及社造基地「掀冊」書店,座談更聚焦女性在地方治理中的創新實踐,匯聚來自不同世代的女性政治參與者,共同探討女性參政如何為地方注入韌性與創造力。
活動由在地團隊「苑裡掀海風」帶領走讀導覽,解說苑裡的製餅、藺草編織等產業史和團隊重振地方特色經濟的努力;座談則邀請苑裡鎮長劉育育分享其「從反而返」的參政歷程。2014年劉育育因參與苑裡反瘋(風)車運動而回到故鄉,與夥伴成立掀海風團隊。透過開設書店、舉辦藝文活動、田野調查與參與式規劃等方式,逐步累積公共行動能量,最終以「毋免拜託聯盟」投入鎮長選舉,並跌破眾人眼鏡贏得選戰,開啟地方政治的新風貌。
劉育育指出,民主需要練習,才能在地方扎根。她強調,無論身處公民或公職身份,都期盼培養居民獨立思考公共政策的能力。因此她帶領公所團隊認真舉辦兒童和高齡長輩的參與式預算,並以每週一篇《鎮長週記》於社群公開政策進度,強調「我們都是素人,人民才是我的老闆」,期許打造真正以民為本的施政風格。座談現場也特別進行了交換贈書儀式,劉育育致贈中山大學三本《鎮長週記》,公事所教授彭渰雯則回贈其主編的《里長可以這樣做:村里社區經營手冊》給苑裡鎮公所。
現場邀請多位跨世代女性政治前輩與新秀共襄盛舉,包括前立委尤美女、陳曼麗,前國大代表陳秀惠,以及竹北市市民代表曾玉菱,還有來自不同縣市的多名女性村里長。她們分享自身參政經驗,從性別歧視與不被看好中突圍而出,直面男性主導的政治文化與地方飲酒應酬文化,展現堅定的政治理念與改革決心。
尤美女回顧婦運發展歷程,從意識覺醒走向政策法制化,表示今日能見到年輕世代接棒並實踐民主,令人感動。陳曼麗則談及自己從主婦聯盟、社區與環境運動,一路走向立法院的歷程,肯定苑裡成為地方民主實踐的重要典範。陳秀惠則分享自己在戒嚴時期推動婦女與環境運動、甚至被列為黑名單的辛酸歷程,勉勵現場參與者即便困難重重,也要攜手前行。年輕世代的市民代表曾玉菱與劉育育鎮長有類似經歷,皆從社會運動出發進入體制,希望透過參政改變地方,彼此在過程中亦有許多互相學習。
中山大學多名女教授也參與本次活動,提供跨領域視角與國際對話。社會創新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德容分享其在地方田野中,多次碰見對女性參政存有偏見的陽剛政治文化,強調現場女性都是勇於挑戰體制的實踐者。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助理教授蔡書瑋則呼應鎮長所言「拿起麥克風即是一種權力」,並樂見本次座談討論如何將這股權力還給居民,讓民主真正落實於地方。西灣學院助理教授伊藤佳代則從日本經驗對照出發,認為台灣不僅政治人物與民眾更為接近,在學校或者是社區活動都有機會接觸,也展現了強大的公民能量,值得日本借鏡學習。
壓軸登場的女村里長經驗分享,兼具幽默、智慧且接地氣的發言,讓座談氣氛更為熱烈。多名女里長都自認有雞婆、公益個性,但仍遭遇「妳又沒錢跟人家選什麼?」「不會喝酒怎麼當村長?」的質疑,有些競選期間連家人、先生也唱衰、扯後腿,只能自己堅持往前走的辛酸故事,在座談間獲得共鳴。但在當選後,女里長在里民互動的親和力和表達關懷上,則更能展現優勢。另一方面,新北市八里大崁里里長林秀真是上任第一年就「把十二個髒亂點變成小花園」;高雄內門里里長蔡瓊鳳則在「觀音佛祖保庇」下,擲茭當選為南海紫竹寺第一名女性主委,在全男性的環境下,即使許多人不服氣、霸凌,也堅持「做對的事」破除許多陋習,則是女里長們展現魄力的實例。
本次交流活動透過不同世代、層級的女性參政者與社會運動者的對話與生命故事交織,展現多樣的在地實踐經驗。學者的田野觀察與研究視角也豐富了討論內容,開啟跨界學習與跨國連結的契機。期待此共學活動,讓女性參政的道路更加堅韌、多元,並持續為地方注入創新能量。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