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劇藝系提供】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將研究所課程「跨域創作與研究」移地至花蓮日出大道,以戶外街頭演出作為期末成果呈現。此次活動由中山劇藝系副教授杜思慧及約聘教師鍾宜泰帶領研究生及大學部學生所組成的「跨劇團」,以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名作《看不見的城市》作為創作靈感,巧妙地將日出大道的過去與現在串聯,開展一場關於記憶以及城市變遷的對話。演出融合現場音樂、Rap、街舞、面具表演及幽默的雙人對話,搭配同時在藝文基地展出的靜態攝影作品,呈現出高雄學子對花蓮豐富的想像與深刻感受。
自2023年以來,花蓮日出大道已成為當地藝文活動的重要據點。此次中山劇藝系師生受邀演出,特別創作出《洄瀾知道的故事-在看不見的河上跳舞》,透過田野調查後,以年輕世代的創意,回應這片土地獨特的聲音與風景。30分鐘的演出分為四個精心設計的段落,充分展現跨域的創作能量。
第一段演出由學生自創並現場演唱的歌曲與Rap開場,以充滿青春活力的旋律和歌詞,描繪出花蓮在地生活和情景。第二段結合面具表演與傳統戲曲動作,搭配大提琴現場演奏經典曲目〈玫瑰玫瑰我愛你〉,用非語言的肢體敘事與音樂呈現日出大道的前身「溝仔尾」上的人生故事,觀眾能在靜默中感受情感的流動、邂逅與重逢的情節所塑造出的沈澱歲月。第三段則擷取來自上海復旦大學交換生郭恩澤在環島旅途中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他和同學們共同創作,利用口述、肢體與物件描繪花蓮的人文與自然,提供了異鄉人視角的城市印象。壓軸第四段是一場幽默的漫才演出,學生以趣味的方式解構並回應大眾對花蓮的刻板印象,將笑聲轉化為理解與共鳴。
參與演出的中山劇藝系學生陳弈胥表示,作為花蓮人,透過田野調查與創作過程探討家鄉的歷史與議題,開拓了對故鄉的全新理解。學生郭恩澤則坦言,表演前的緊張與觀眾的熱情互動帶給他莫大的感動,深刻體會到表演能夠真實地傳遞情感。研究生朱殷秀則認為,從高雄跨越到花蓮,讓她重新認識這座山海交織的城市,花蓮不再只是風景,更是豐富的生活與故事。
除了戶外演出,學生也舉辦了一場以《看不見的城市》為靈感的靜態攝影展,從光影、建築與自然生態等多元視角,深入探索高雄與花蓮兩座城市的共同與差異,攝影作品兼具個人情感與城市的深刻觀察,觀者能從影像的詩意中重新省思自己與城市之間的連結。其中研究生蔡敏真從「城市與眼睛」的概念出發,透過光影變化與磁力片的巧妙運用,呈現視覺與空間的隱喻,深化對城市文化與環境脈絡的詮釋。
鍾宜泰表示,學生透過攝影探索城市空間,展現了多層次的文化與環境感知,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城市閱讀方式。杜思慧認為,這次於花蓮日出大道的街頭劇場體驗及藝文基地的攝影展,充分展現了場域限定表演喚醒都市記憶與促進人地互動的可能性,也讓學生在劇場藝術實作中累積了寶貴而深刻的經驗。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