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課程前進宿舍 中山學生培養緊急應變救護能力

【校責中心提供】為深化校園防災韌性,強化學生面對災害的急救知識與能力,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再度與社團法人壯闊台灣聯盟攜手舉辦「防災韌性-緊急救護基礎課程」,此次也與中山大學宿舍自治委員會合作,將課程帶入翠亨宿舍舉辦,讓日常上課生活都在校園之中的住宿生,建立緊急應變時的正確安全觀念,並熟練掌握止血帶的使用方法。壯闊台灣聯盟也特別捐贈兩組「緊急止血箱」,內含多組醫療手套、止血填塞紗布、止血敷料及止血帶,將設置於校園的教學區與宿舍區,以便師生緊急危難時得以使用,提升校園整體防護能力。

中山大學校責中心專業經理陳志維表示,面對環境變遷,災害發生頻率及規模也大幅提升,強化應變能力是提升社會韌性很重要的一環;「我們希望透過相關課程,培養學生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反應能力,並提升公共安全意識。」壯闊台灣聯盟發展部經理葉甄宜提到,當災害突如其來,專業人員未必能即時趕到,「此時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關鍵的第一線力量。」十分感謝學校的用心安排,讓防災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強化應變能力,也培養守護彼此的責任感。

此次活動不僅融合知識講授與實作訓練,更致力於培養學生在面對突發災害時,能於「黃金救援時間」內迅速自救與援助他人,進而在能力所及之下,成為支援第一線救災人員的堅強後盾。培養學生在緊急應變中的安全觀念及建立事故現場傷患的初步處置能力,課程核心聚焦於「嚴重出血處理」的急救技能,目的是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內,讓學生能具備即時應變與自救他人的能力,進一步強化校園整體防災韌性。根據醫學研究指出,嚴重出血可能在短短2至6分鐘內奪走寶貴性命,若未即時施以適當處置,極可能錯失黃金救援時機。為深化學員對出血嚴重性的理解,此活動特別以真實案例影片導入,引導學員思考「如果是我在現場,我能做什麼?」。透過來自消防隊與醫療人員組成的專業救護團隊分組教學,指導學生操作急救裝備並實地進行情境演練。過程中,學生親自體驗逼真的填塞止血與止血帶使用,不僅學習正確止血技巧,更將知識轉化為可立即應用的實戰能力,真正達到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的防災教育目標。

當日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學員在最後也熱烈參與討論,紛紛提出實際情境中的疑問:「如果遇到不適合移動的傷患,應該如何安全施救?」或是「在進行止血的過程中,會不會反而有可能加重傷勢?」顯示學員已開始從旁觀者轉為可能的第一線應變者,積極思考如何在危急時刻做出安全而有效的判斷。此次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對於防災韌性的關注,也為未來的防災教育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校責中心表示,面對氣候變遷加劇與日常災害頻仍的挑戰,中山大學積極擔任永續轉型的實踐者與引導者,未來也將定期開設相關培訓,並推動跨域合作,讓防災韌性成為永續行動的重要支柱。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