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呼吸談空氣品質永續 中山大學辦自我覺察工作坊

發佈日期: 2025-06-30
研究顯示,人類每天「吸」的比「吃」的更多!國立中山大學攜手台灣高雄內在發展目標聯盟、新農業關注會及LomiLomi國際芳香保健照護協會等團體,共同舉辦「好好呼吸·好好愛自己-自我覺察IDG工作坊」活動。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指出,每人每天經由呼吸進出體內的氣體高達10至20公斤,遠高於每日攝入體內的食物與液體,藉此強調空氣品質與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並從呼吸與五感覺察體會人與環境的一體共生性。

此次工作坊分為呼吸與五感科學、性平三法講座,及身體覺察與自我連結三個場次。王家蓁表示,現代人常因生活步調緊湊、壓力過大而導致呼吸短促或過度換氣等問題,而吸入受汙染的空氣更會導致呼吸道、心肺、肝腎及神經退化性等疾病。人們一般會注重食物品質,卻往往忽略呼吸的氣體是否潔淨健康。因此,她首先從「呼吸」的生物化學與氣動力學切入,談論呼吸所涉及的精巧科學機制。

王家蓁接著從腦神經生理學角度,談論呼吸如何影響大腦與情緒。她指出有意識的緩慢深呼吸是人們內建的情緒調節工具,能夠讓大腦釋放血清素、催產素及皮質醇等化學物質,並活化迷走神經,有助於降低焦慮、增加身心穩定度與恢復力、提升創造力。王家蓁也介紹各類室內外空氣汙染與產生的氣膠對人體的可能危害,包括室內烹飪、生質燃燒,及檸檬烯與臭氧反應產生的刺激性有機氣膠等易被忽略的汙染源,提升與會者對空氣品質與呼吸的科學素養與覺察。

輔仁大學法學院院長吳志光則分享大學教師應如何應對校園性別事件,針對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工作法,及性騷擾防治法做專題介紹,增進在場參與者對性平三法的深入了解。中山大學人事室主任賴妙音表示,培養教職員工生的性別平等意識與覺察力是降低校園性別事件的重要關鍵,以共創性別平等、友善、共生、共融且共榮的校園文化。

為感受更深刻的人與自然連結,此次工作坊特邀「自在食坊·小春日和」創辦人吳秋芳帶領與會者,用自然且無過度調味的食材,製作豐盛的大地餐盒,並傳達大地母親給予食物的惜食理念。新農業關注會創辦人馮騰永則提醒推動創新農業、守護生物多樣性與永續性的重要性。

Lomilomi國際芳香保健照護協會理事長黃敏菁解釋,呼吸與五感是人們與環境交換訊息的溝通模式,也是與自我身心靈對話的通道,而嗅覺則是專門連結情緒與記憶的感官。她帶領與會者藉由各種植物精油的氣味感受嗅覺與情緒的緊密關聯,並建議可透過自我情緒覺察、善用植物精油來調節負面情緒、照護自我身心。

工作坊主辦單位還包含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女性教師聯誼會、職工聯誼會等,藉由有意識地感知呼吸與五感體驗,為與會者帶來一場自我療癒與強化內在韌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