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廟共創新典範 中文系攜昭清宮辦扶鸞文化學術研討會

發佈日期: 2025-04-14
【中文系提供】慶祝臺南市佳里區昭清宮育善堂六十週年堂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攜手昭清宮,共同舉辦「佳里昭清宮育善堂六十週年堂慶暨扶鸞文化學術研討會」,4月12日至13日於臺南佳里國中盛大展開,吸引來自國內外學者專家、地方耆老及信眾齊聚一堂,深入探討昭清宮的歷史傳承與扶鸞文化的現代意義。

活動總策劃、中山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羅景文表示,此次學術研討會以昭清宮育善堂六十周年堂慶為契機,凝聚學界與地方的力量,共同探討扶鸞文化的歷史源流與未來展望。他認為扶鸞信仰不僅是宗教儀式,更是地方社會維繫倫理、推廣道德教化的重要力量。這次會議將傳統與現代對話,深化廟宇文化的學術探討,也促進廟宇與學界的深度連結。

「佳里昭清宮育善堂六十週年堂慶暨扶鸞文化學術研討會」包括八場論文發表及圓桌論壇,議題涵蓋廣泛,從明清時期的扶鸞小說到現代社會扶鸞信仰的轉化,自佳里昭清宮的三獻禮、安太歲科儀、建築和彩繪,到臺灣、越南、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鸞堂發展,充分展現扶鸞文化的多元面貌與國際視野。活動期間,與會學者也受邀至昭清宮參拜,親身體驗宮廟的建築藝術與宗教氛圍,從實地踏查中感受昭清宮作為地方信仰文化中心的重要性。會議最後一場圓桌論壇,更聚焦於「臺灣扶鸞與鸞書文化的未來展望」,期盼為扶鸞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勾勒新藍圖。

昭清宮主任委員林金節表示,昭清宮自1965年創立以來,供奉至聖先師孔子與三聖恩主,秉持「勸善救世」的信念,推動扶鸞教化,結合儒、道、釋三教精神,引導信眾修心養性、行善積德。六十年來香火鼎盛之餘,更致力於文教發展,積極推動降詩詩文與經典出版,成為地方信仰與文化的重要樞紐。「這次與中山大學的合作,正是實踐『大廟興學,大學興廟』的理念,也是昭清宮文化弘揚的新里程碑!」林金節強調。

臺南市副市長葉澤山則提到,昭清宮自小便深植他心,逢年過節或考試前,家人都會帶他前來參拜,祈求平安順利。回到臺南服務後,更體會昭清宮不僅是地方信仰中心,也是融合儒、道、釋三教的文化重鎮。他肯定昭清宮六十年來透過扶鸞文化推動教化,感佩學界深入研究,幫助社會理解其價值。葉澤山也感謝昭清宮委員與中山大學的共同努力,促成這場充滿學術與文化交流的盛會,為扶鸞文化開啟新局。

此次會議獲得地方信眾熱烈支持,參與者除了學界專家、地方耆老、關注扶鸞文化者共同見證這場文化盛事。林金節特別感謝中山大學中文系的專業籌劃,與會發表學者的熱情參與,以及所有鄉親民眾的支持。他表示,未來昭清宮將持續推動學術交流與文化保存,與學界攜手共創廟學互榮的新典範。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杜佳倫也感謝昭清宮提供寶貴機會,讓學術研究能深入社會實踐。此次研討會從宗教學、歷史學、文學、語言學、社會學、建築藝術到數位人文多角度探討扶鸞文化,兼顧傳統弘揚與未來創新。會議期間,來自學界與民間的交流精彩熱烈,激盪出豐富的文化能量。學者們在相互對話中,獲得許多珍貴的知識啟發與研究助益。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