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第四期USR補助公布 中山大學4計畫成果獲肯定

【校責中心提供】教育部日前公布第四期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補助名單,中山大學除了原社會系、管理學院、西灣學院3計畫團隊持續獲得肯定,本期更新增海洋科學學院計畫團隊,校務發展亦獲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肯定,總補助金額達新台幣2350萬,計畫規模位居全國大學前沿。

為鼓勵大學師生走入在地,將所學專業與社會需求相互連結,發揮專業知識及創意,改善學用落差,同時促進在地認同與發展,教育部於107年起推動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目前已邁入第四期,全國共有超過百所大學、逾200個計畫團隊共同加入。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為環境永續的永續發展類國際合作型計畫,推動港都城市的永續轉型;管理院「產學合創•跨域實踐:共構地方永續協作平台」為USR與CSR協力社區關懷的大學特色類深耕型;同為大學特色類深耕型的西灣學院「作為NATIVE博物館的霧台-原民社會自然文化共構之永續學習計畫」則著重原民文化永續的保存復振。本期海洋科學學院「啟航-探索與守護的海洋教育旅程」大學特色類萌芽型計畫致力環境永續,更將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藍圖推向海洋教育及人才培育。

中山大學USR推動執行長于欽平表示,中山大學多項校務措施鼓勵師生投入社會實踐,包含評鑑升等、授課時數、人員支持上都有完整法規制度,並特別設置「社會實踐團隊績優教師獎勵辦法」,表彰優秀用心的計畫團隊成員。同時以社會實踐網、電子報及社群媒體,推廣USR相關成果,提升校內社會責任風氣,歷年均入選校內新聞績優單位。此外,在推動成效評估上,中山也積極以社會影響力分析為基礎,規劃學習問卷及利害關係人訪談等機制,了解各項USR專案推動之成果,並於社會責任年報進行揭露。相關作為獲得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高度評價,認為中山大學投入大學社會責任實踐逾十年,有長期且穩定運作的行政和教師支援結構,校務發展規劃也將大學社會責任列為重要項目,值得肯定。

在第四期計畫中,中山大學已完成對於高屏區域「港都、鄉村、山林、海洋」四大面向的實踐投入。未來推動策略上,中山大學將緊密扣連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以環境共生、社會共好、學術共贏為目標。期望教學上能引導學生更加關注環境保育、文化保存、弱勢關懷及社區創生等在地議題,實踐上則透過「中山永續月」等整合行動,以及擴大外部合作連結,提升大學社會責任的影響力。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