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城市的臺灣想像 專家:種樹、騎樓及停車管理是關鍵

發佈日期: 2024-11-20
【公事所提供】您是否曾想過,只需要靠步行或騎自行車,在15分鐘內,就能達到日常工作、購物與教育等基本生活地點,不再依賴汽機車?國立中山大學公民社會與民主創新共學實踐計畫與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合作,舉辦「15分鐘城市的台灣想像」講座,邀請到曾任台北市交通局局長的「公民幫推」協會創會理事長鍾慧諭,與貳本規劃設計顧問徐佳鴻建築師,共同討論對於臺灣邁向「15分鐘城市」的展望與挑戰。專家指出,這個願景需要從種樹、騎樓街面和停車管理的改善來催化實現。


本次講座由中山大學公事所教授彭渰雯主持,高雄市行促會理事長林于凱擔任與談人,高雄市政府交通局長張淑娟則全程參與並給予回饋。鍾慧諭首先點出「15分鐘城市」的概念不僅是為了節省時間或應對暖化,更是減少對私人車輛的依賴,將以汽車為主的城市轉型為以行人為主的城市。她表示,這種轉型可以透過土地的混合使用來達成,臺灣許多縣市現在推動的「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也正符合這樣的趨勢。但要能夠落實的前提是,有完整配套來抑制私人機動車輛的使用誘因和習慣,不僅需要有優質的行人步行和自行車環境,還包括路邊汽機車停車收費,以及避免停車供給過量等。

鍾慧諭以巴黎為例,提到2014年當選並連任至今的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自2016年起推出單車城市(Plan Velo)計畫,以「每條街道都有一條自行車道」、建立城市自行車路網為目標,並減少72%的路邊汽車停車位,改造為自行車道、綠地和遊樂場。配套之一則是2021年通過的巴黎樹木計畫(Plan Arbre),預計2020至2026年在巴黎種植17萬棵新樹,積極讓騎自行車、步行和公共交通成為新常態。要建立這些綠化基礎設施,必須很明確有「以犧牲汽車為代價」的魄力。

鍾慧諭也以她在台北市交通局長任內推動的鄰里交通改善計畫經驗,指出停車管理的重要性。她指出,在路邊汽車全面收費實施前,停車格經常被當自家停車位長時佔用,但全面收費後,短期停留者如購物、辦事者增加,停車周轉率提高2至3倍,因此「收費水平」絕對是停車管理的關鍵。高雄公共運輸系統近年來已有很大改變,但若機車停車不收費,業者就沒有誘因設置機車付費停車場,也就很難讓「停車路外化」,空出馬路給行人、自行車與綠蔭設施的空間。

建築師徐佳鴻則從都市設計的角度,指出臺灣高度混和的街巷和不同尺度道路的功能,其實已具備15分鐘城市的基礎。除了主要幹線是商業大道外,次要幹線是生活商街,支援許多上班族、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費需求;還有6至12米的巷弄提供多元、有特色的小店與服務。不過,民眾對「街道價值」的認可,在台北也是近20年間,隨著捷運路網化的便利,以及機車退出人行道/騎樓、騎樓整平、標線型人行道、自行車專用道、縮減汽車道寬度等配套政策有效施行後的成果。

另一方面,徐佳鴻指出臺北的15分鐘城市也面臨危機。主要因老房子過多,重建後卻難保原本紋理和迷人的中介空間;騎樓也面臨消失危機,因為新建大樓偏好「無遮簷人行道」或開放空間退縮的獎勵,使得騎樓不再連續且缺乏街面空間,地面層公共性嚴重流失,多成為豪宅停車場出入口或門廳,也降低了步行的趣味性。此外,網路購物和外送平台,讓日常需求出門不再是必要,以及愈來愈悶熱的氣候,都是影響街區活力的結構因素。

對此,她認為政府應以更積極的管制來維持生活商街的地區活力和回應極端氣候。例如可參考新加坡,要求地面層應有一定比例的互動性商業使用,並搭配「有遮簷人行道」和種樹,來營造涼適的步行空間,以及立體化的綠化來強化氣候韌性等。她特別強調騎樓和連續綠蔭的價值應被正視,騎樓的改革勢必是困難的,一開始可以從「逛店」著手,漸進讓大家認同與重視騎樓。

共同主辦本次活動的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林于凱,則特別強調改革過程中溝通平台的重要。他指出,兩位講師提到的觀點都需與民眾溝通,讓其成為大眾價值觀的一部分,而行促會以民間團體角色就希望能發揮這樣的功能。現任高雄市交通局局長張淑娟也回應,高雄的運輸系統已有結構性改變,推動機車退出人行道與騎樓、鄰里交通變革會是下一步。但有關交通的1999電話每年就高達36萬件,居市府各局處之冠,同仁都非常辛苦;改善人行環境的施政會面臨更多阻力與意見,需要民意支持。

在討論環節,參與者踴躍提問。有參與者詢問高雄炎熱氣候下騎乘自行車的考驗,兩位講者指出這就是15分鐘城市的價值,若能在騎自行車1公里內就到達目的地或接上公共運輸,加上樹蔭與遮陽設施的增設,可以只是輕微出汗而非全身濕透的狀態。而輪椅族或無法騎單車的嬰幼兒照顧者,更需要平順遮蔭的步行環境來移動。公事所副教授謝旭昇則提問捷運TOD可能帶來仕紳化的問題。鍾慧諭認為,問題不在於捷運本身,而在於配套制度設計。如荷蘭的方式則是所有的住宅開發都會有一定的混合分配,例如:30%的樓板給低收入戶,40%給中收入戶,再怎麼高級的住宅都只會獲得部分的比例,可降低仕紳化的效應。

整場演講透過兩位講師的專業背景與過往在交通及城市規劃上的實務經驗,並結合國際實際案例,提出臺灣邁向15分鐘城市的條件與挑戰。主持人公事所彭渰雯教授總結時也表示,未來本共學實踐計畫會繼續與高雄市行促會和「公民幫推協會」合作,以中山師生之力協助公民教育與公共討論,促進高雄行人環境的改革。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