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魅力探索自我 文院下山劇聚多元呈現

【文學院/劇藝系提供】國立中山大學規劃「文院下山」系列活動,本學期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杜思慧邀請資深劇場人吳季娟、詹喆君、藍貝芝及中生代劇場創作者譚天、楊柏煒展開「戲品文院、下山劇聚」系列講座與體驗工作坊。文院深耕計畫也展現環境劇場成果《「丑」死了》,由中山劇藝系「創意表演」課程學生結合此次「小丑與默劇專業工作坊」訓練,精采呈現「我的內在小丑之誕生」戲劇饗宴。

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賴錫三2022年起擘劃「文院下山」活動,希望以多元形式呈現文學院師生軟實力。此次邀請高雄在地音樂劇團「唱歌集」團長詹喆君主講「大家都想看音樂劇!…嗎?」講座、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助理教授藍貝芝開設「演我愛自己的一百種方法」性別與戲劇體驗工作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講師譚天舉辦「小丑與默劇專業工作坊」等多元活動,杜思慧指出,本次文院深耕計畫開展藝術的不同領域面向,透過講座、工作坊、環境劇場等形式,期許未來能轉化成校園內常態性的藝文活動。因為藝術並非難以親近,而是缺乏了解的機會。例如在戲劇表演課程中許多適切「傳達」情感的練習,也正是人格培養的過程,無論是否為表演相關科系學生,都能從中獲得極大的成長與領悟。

參與講座的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生提到,之前沒接觸過戲劇類型的活動,聽完講座後更明白音樂劇與歌劇的不同之處,也更加了解音樂劇在多類型的戲劇演出中受大眾喜愛的原因。機電系學生則表示演講與影片題材相呼應,整體節奏讓人很舒服,從歌劇與音樂劇的影片片段中就能感受出舞台上散發的魅力、燈光氛圍、演員歌唱實力等,「讓人之後想到現場觀賞演出!」劇藝系學生參與性別與戲劇體驗工作坊,提及在本身學習的過程裡,性別的領域在表演上的確鮮少被獨立出來作為一個練習或討論。透過這次課程溫故知新,也與不同年齡層的成員一起活動,平常少有這樣的機會接觸不同的人文環境,與同儕之間有了更多有趣的互動與認識的角度。跨校參與的高雄醫學大學性別所學生補充認為活動活潑有趣,對性別與身體展演有更多元的討論。

「原本以為小丑是用演的」,小丑與默劇專業工作坊學員、中山大學化學系學生說,沒想到小丑這個角色需要探索自我、接納最純真的自己,不需想太多,不需在意別人眼光,像動物一樣最原本的自己。從課堂中理解紅鼻子是一個儀式、暗示,代表脫下所有防備回到最原本的自己。中山社會系學生對實作觀察到,透過工作坊了解更多關於如何增強舞台表演力的知識,希望可以將這些感覺運用到舞台上做演出訓練,課堂十分有趣!中山劇藝系同學精闢點出,老師一步一步地從個人問答到肢體訓練,甚至每做一次就讓羞恥心和表演慾爆裂的小丑訓練表演,這些讓自己認識到,回歸小丑那種純粹的個性,與不同於其他的表演形式,骨子裡透出的真實反應,以及不要外加包裝刻意搞笑的因子,其實才是最吸睛的。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