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11教學實踐研究名單公布 中山大學6教師獲績優肯定

【教發中心提供】教育部111年度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名單公布,國立中山大學共有6位教師獲選,分別為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吳孟謙、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馬誠佑、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謝東佑、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鄭安授、西灣學院運動與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林國欽、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謝如梅。獲選計畫教師深耕教育,在教學領域施行創新,活化教學模式,創造學生多元學習之教學環境,強化學校培育人才任務之目標。

為促進大學生學習成效,教育部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計畫參與教師透過審視教育現場問題,藉由課程安排導入教具、運用科技媒體輔助,適當採取不同評量成效工具,檢視學生學習成效,協助學生更有效率、熱忱的進行學習。

中文系副教授吳孟謙提出「養在身上的經典:論語課堂中的生命翻轉與文化創意」計畫,源於一般社會輿論常以為中文系學的東西不具實用價值,因此希望以素養導向為核心精神,透過閱讀文化經典,進行生命態度、價值思辨上的翻轉教育,讓學生能夠將經典資源「養在身上」,獲得可以帶得走的能力。吳孟謙在課堂中以講述分析帶領學生精讀文本、以問題討論進行思辯訓練、以實踐日誌作業引導生活實踐、以小組桌遊設計活動促進古學今用,輔助學生在認知、情意、技能等面向上,獲得閱讀思辨力、生命自覺力與文化創意力,藉此達成正向的學習遷移(transfer of learning),並通過多元的評量工具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吳孟謙抱持「以生命滋養生命、以生命引導生命」理念,期許在課堂中以清明安定、真誠自在的生命狀態傳遞良善,並通過知行一體的生活實踐,使品德教育、生命教育得以落實於課堂。

電機系教授馬誠佑以「結合翻轉教室與線上直播的授課方式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為計畫主題,剖析大學多元入學管道下,電機系學生程度參差不一的問題,因此目標結合「遠距教學」中開發「線上數位教材」的趨勢,輔助學生克服基礎程度不佳、投入學習時間不足、學習習慣改變、上課時間的選擇等四大問題。馬誠佑實施結合「翻轉教室」與「線上數位教材」的授課方式,利用「線上數位教材」達到課程內容的線上教學,再利用「翻轉教室」讓課本例題與練習題成為「作業報告」,並且在課堂時間中讓學生進行解題報告。在解決學生對於「例題講解需求」以及「課堂時間不足」的同時,還可改善學生的學習監督性問題與師生互動問題。馬誠佑將「翻轉教室」的概念融合新冠疫情下遠距教學的防疫政策,協助學生提高學習效能與效率,針對專業門檻高的課程,馬誠佑更設計課前學習資源,輔助學生更有效地吸收知識、掌握課程內容。

電機系副教授謝東佑觀察到課堂學生專注力不高、對專業知識學習失去熱忱、沒有動力學習,其「融合鷹架理論於高教工程研究所課程設計以協助不同程度學生提升學習成效」計畫設計活化教學、加強師生互動的教學理念,期許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協助學生建立主動學習及批判思考的習慣。謝東佑指出,在高教工程研究所層級課程中,進階的課程內容需具備許多基礎學科能力,若先備知識不足,容易導致學生跟不上課程進度、學習成效低落,而若是再加上英文授課,課程難度又會再次提升。因此謝東佑參考學習金字塔模型(Edgar Dale, 1946),透過課堂問答、同儕合作、實作練習、數位內容等方式架設「多元學習鷹架」,輔助學生將過去習慣被動吸收的課堂講授、閱讀、視聽教材轉化為主動學習的小組討論與教導他人,提升學生知識保存率,進而加強學習成效。

行傳所副教授鄭安授「結合專題導向學習與體驗式學習於行銷實務教學的行動研究」計畫反思教學現場中,學生學習動機有待提升、知識與實務應用連結有待加強、課堂學生投入程度不一等問題,以行動研究方法結合「專題導向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強調學生自主性,輔導學生以解決非結構性與真實性的學習方式,取代傳統課堂聽講。此外,鄭安授在課堂中亦著重「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強調透過實踐及反思達到學習成效。鄭安授帶領學生參與非營利組織行銷實務訓練,在課堂中導入實務經驗與問題解決的作法,將學習場域從校內課堂延伸到校外組織,提升學生行銷實務能力的養成,降低學用落差,並培養學生在過程中達到自我反思與自主學習之能力。

西灣學院運健中心副教授林國欽計畫主題為「合作學習策略為基礎之WISER教學模式於羽球動態基本組合動作學習成效之教學實踐」,有鑑於傳統體育課程,授課教師一人完成動作示範後,學生往往在分組練習時沒有參考動作可以重複觀看,導致在分組練習時間無法確認動作正確度,林國欽於民國105、106、108年開發三套羽球教學系統運用於課堂中。由於目前針對動態基本組合動作的即時動態動作辨識系統尚未開發,因此,林國欽嘗試在沒有任何羽球教學系統輔助下,針對複雜度相對較高之初級競技羽球,以行動裝置搭配「專業選手動態基本組合動作示範影片」,並設計一套結合「合作學習策略」與「WISER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學習者可透過觀看示範影片、模仿正確動作,進行自我動作確認與同儕相互指導,成功將原先個別指導的教學模式修正為團體操作模式,實踐合作學習之策略,更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人科學程副教授謝如梅以「學生如何成為創業家?精實創業中探索創業自我之教學實踐研究」為主題,她在課堂中發現現今創業課程多聚焦於「創立新事業要學會什麼?」等問題,而忽略了深入探究「為什麼要創業?」的根本本質。研究計畫主要目標即為補足這類教學缺口,深入了解學生如何發展出創業自我的主體性,並針對「精實創業(lean startup)」課程,致力於創新的方案建構,搭配輔導學生貼近創業現場,體驗接觸市場的「臨場感」。謝如梅期許透過實際的創業行動,促進學生團隊合作與溝通表達能力,學生在學習創業管理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同時培養實作力與自我反思能力,兼備創業家的堅韌性與靈活性,進而達到競爭力提升。

中山大學教師於111年度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表現優異,於不同領域創新教學方法,協助學生全面的吸收知識、反思所學,並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與高效學習能力。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南區區域基地主持人、中山大學副教務長謝東佑期盼有更多教師加入教學實踐與雙語教育的創新行列,共同提升教學品質、培育人才。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