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關愛共融種子 中山大學攜社區打造可食地景

【人科學程提供】為加強大學與社區連結,國立中山大學HISP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從過渡到轉型:以創意發展高雄灣岸韌性社區」團隊前進左營區廍南里,透過全校性園藝療癒服務學習課程「服務學習:園藝療癒與都市農園」,將學生引進社區,與左營廍南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合作,規劃系列園藝種植活動,希望透過種植菜苗、照顧植物過程,打造可食地景的都市農園。

計畫團隊與園藝療癒服務學習課程的30多位學生前往左營廍南社區發展協會,與社區長輩共同認識植物、花草,以及基本的種植技巧。課程授課教師、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副教授陸曉筠提到,鬆土、翻土、綁繩、栽種菜苗等看似基礎的種植工作,對多數大學生而言都是新的體驗與嘗試,而大部分社區長輩過去都有種植花草、蔬果的農作經驗,這些工作是他們曾經熟悉的日常,因此在過程中也成為指導大學生、分享經驗的導師。在菜苗種植工作結束後,計畫團隊為社區長輩與學生準備消暑冰棒,食用完的冰棒棍成為植物專屬名牌,插在土壤中讓長輩們能夠輕鬆辨識每株菜苗。有些長輩表示,自己平日閒來無事雖想種植簡單花草,但家中空間有限無法完成這個心願,剛好社區與學校課程合作,能滿足種植的需求,同時也拉近了社區與學校之間的連結。本次將菜苗種植於社區中,將其交給社區長輩來照顧,課程學生12月也再次回到廍南社區,關心植物的生長狀況,並與長輩共同分享種植的樂趣以及製作花草茶包。

左營廍南社區發展協會陳美惠里長長期關注社區防暴議題,積極帶領社區志工投入防暴宣導與社區關懷,陸曉筠指出,計畫透過課程導入社區,不只是單純加深大學與社區連結,更希望未來將種植範圍擴大,不僅限於社區據點的外部,而是能夠覆蓋到社區內弱勢居民的家門外花圃或周邊地區,讓志工定期前往居民家中為植物澆水的同時,也能藉此關懷和支援弱勢居民的需求狀況。

可食地景的種植,不只營造美觀且具有可食功能的都市農圃,同時也能為社區提供關懷和社交互動,並建立起永續的社區合作關係,種下關愛和共融的種子,促進社區互助和發展。

(公共事務組編修)